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临床医学

脑卒中患者459例心电图特点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入院24h内完成心电图检查,以后每周定期复查心电图。结果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为64。05%,其中按脑卒中性质统计脑出血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入院24h内完成心电图检查,以后每周定期复查心电图。结果 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为64.05%,其中按脑卒中性质统计脑出血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6.71%,脑梗塞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9.08%,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3.72%。按病变部位统计脑干,丘脑、基底节、内囊、大脑皮质、脑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7.78%,72.68%,44.64%。按发病时间统计发病1周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4.05%,发病1月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1.39%;按性别统计男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2.72%,女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7.28%。结论 脑卒中患者中,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段改变最为常见,其异常改变与脑损害部位有关,呈“同心圆”性改变,即病变部位越靠近脑干、丘脑、基底节、内囊,越易出现异常心电图。脑出血患者比脑梗塞患者更易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电图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由其所导致的心脏活动变化也逐渐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为进一步观察和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现对本院1995年~2002年6月所收治住院的45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挑选既往无心脏病史(患者或家属否认病史,门诊或住院病历中无心电图异常记录)。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男性241例,女性218例。年龄33~79岁,平均58.46岁。脑出血144例,脑梗塞29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出现心电图改变者294例,其中脑出血124例,脑梗塞1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入院24h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当天完成心电图检查,或入院后即行心电监护。以后每周定期复查心电图。全部资料均进行四格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心电图异常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脑干、丘脑、基底节、内囊病变与在大脑皮层各脑叶(额、颞、枕及顶叶)病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 =36.12,P<0.01),显示病变在前四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本组资料亦表明,脑卒中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与脑损害部位有关,且呈“同心圆”性改变,即病变部位越靠近丘脑、脑干、基底节,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而在大脑皮层各脑叶发生率则低,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1] 。见表1。

表1 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关系 (略)

2.2 心电图异常与脑卒中性质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124例占86.71%;脑梗塞者中有134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占49.08%;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有36例出现异常占83.72%。脑出血与脑梗塞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差异有显著性(X 2 =56.41,P<0.01)。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梗塞之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X 2 =17.93,P<0.01)。见表2。

表2 脑卒中性质与心电图改变关系 (略)

2.3 心电图异常与性别关系 本组资料中男性患者241 例,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者155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2.72%;女性患者218例,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者139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7.2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 2 =0.02,P>0.05)。显示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异常与性别无关。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4.05%,略低于文献报道 [2] 。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段改变最为常见,即S-T段下移,T波倒置、低平或双相。其次是心律失常,其中又以房颤、早搏、束支传导阻滞常见。还可见心肌梗死表现。有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心梗或类似心梗的变化,如出现ST段及T波改变,异常QRS波等。发病后72h以内最为明显,随着机体应激状态的缓解;临床症状好转,心电图也完全恢复正常。此种情况被称之为假性心梗。此种情况的出现提示着病情的好转,对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心电图出现的心梗样改变者中约50%属于假性心梗 [2]

脑卒中后,大多数病例心脏损害发生在1周之内,本组资料1周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4.05%,部分病人经心电监护证实心律失常只是短暂性或一过性出现,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高峰期大多出现在1周以内有关,或与脑卒中患者所致的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有关。1月后大多数心电图改变均随着临床症状缓解而缓解。本组资料1月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1.39%。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的异常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已有实验证明,颅内压升高,脑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均对心电图有一定影响 [3] 。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脑卒中后,产生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缺氧、脑水肿或病变的直接作用,常影响大脑皮质、皮层下调节中枢功能;尤其是影响丘脑下部,使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失调或损害,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时,一方面直接影响心脏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另一方面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4] 。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②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的紊乱:急性脑部病变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 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 [2] 。③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常见病因。一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实际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以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老年患者),当脑部发生病变时,无疑给原已存在病变的心脏又增添了新的负担,从而诱发心脏疾病的发生。④脑卒中早期常伴有血糖升高,低血钙,血T 3 、T 4 降低,这些都可引起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⑤脑卒中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缺氧、自由基大量增多、酸碱平衡失调等均可引起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⑥另外脑卒中早期呕吐或进食障碍以及脱水治疗等因素产生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可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同时合并有心电图改变的情况都是非常常见的,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本类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急性脑部病变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重症及老年患者,因为急性脑血管患者多伴有失语及意识障碍,往往不能及时诉说其症状,导致心脏异常被忽略;所以,心电图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行动态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所合并的心脏损伤,及时给予治疗。②在治疗脑部病变时,要注意保护心脏,避免或慎重使用可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注意补液速度及控制补液量;快速静滴甘露醇溶液进行脱水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严防其损伤心脏功能。③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针对心电图的异常情况给予积极的治疗;如加用选择性β 1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心率快、血压高的患者可口服心得安,或吸氧,服用消心痛,静滴钾镁合剂等。④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以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得到较好的转归。

参考文献

1 董其谦.急性脑血管病变部位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探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1):693.

2 龙洁.脑心综合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1):648.

3 于占久.心脑缺血的相互关系.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分册,1990,10(2):90.

4 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8-223. 

作者单位:844200新疆喀什市疏勒县解放军第十二医院内一科

作者: 陈刚 张岩伟 李泽纯 2005-7-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