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4期医院管理

全科医学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在我国已经明文规定全科医学服务的内容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2000年2月)中指出:今后,要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在我国已经明文规定全科医学服务的内容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2000年2月)中指出:今后,要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逐步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据联合国人口组织的年度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增加到8亿,达到总人口的10%。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人们正在跳出“防病治病”的小圈而去追求保健、康复、精神愉快、健康长寿的综合性健康服务。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发展 机遇 前景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在我国已经明文规定全科医学服务的内容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全科医学发展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前社区卫生人才的现状

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攻关阶段,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政府对区域卫生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并把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卫生资源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和有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卫生资源调整、重组和向基层社区转移的过程中,卫生技术人员的分流、转岗和加强基层社区卫生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支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大多接受的是传统医学教育,知识面窄,其相关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等人文学知识掌握甚少,导致其在人际交流,医患沟通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观念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观念、重生理轻心理、重病不重人、重治轻防轻护理,这些都是制约社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去年我们遭到SARS袭击时,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更显得非常薄弱。

由于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人群来规划设置,而是按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的,根本没有考虑社区服务半径和居民需求状况,造成了城市医疗机构布局严重不合理,再加上卫生资源配置又过多流向城市大医院,于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居民不管大病小病都奔向大医院,迫使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严重违背了我国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初衷。另外,受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利益驱动,促使城市大医院陷入拼设备的误区,出现了所谓“CT”、“核磁”热,最终导致了大型设备利用率低下,有的地方出现了滥检查、开单提成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使卫生资源出现负效应。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了医疗成本较低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这对于资源有限的我国来讲是一个重大“误区”,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2 国家、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指出: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解决,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2000年2月)中指出:今后,要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逐步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理顺社区医疗与大医院之间的关系,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和方向,能够使80%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就诊于社区,使居民享用低医疗成本的服务,并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联合国人口组织的年度报告,到1998年,全球人口已达59亿多。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出生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人类预期寿命提高。目前,全球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5亿,约占总人口的9%。预计到2025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增加到8亿,达到总人口的10%。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其中医疗卫生保健则是主要问题之一。因为,老年人多受疾病困扰,且多伴有老年痴呆症,他们不仅需要生活照料,更需要医疗保健。从我国今后家庭发展来看,单靠家庭很难承担老年人的养老保健,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养老问题,这就需要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保健设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从社区做起,承担老年人的养老保健和各种健康服务。

据统计,1997年,我国城市地区前十位死因顺位为: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病;神经病。这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解决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动员全体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北京、天津等七个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形式进行了慢性病防治干预试验,结果使受试人群的脑血管发病率下降了20%,病死率下降10%。保定市某企业职工医院保健医务人员抓居民小区高血压的监测防治工作,使离退休职工高血压患病率由22.6%降至12%;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意外残废率由3.37%降至0.5%。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和市场的繁荣,人口大流动等社会因素对预防疾病的传入和流行带来了新问题。原来一些在城市很难流行的传染病已在城市造成流行;一些由于生活行为因素而传染的疾病,如性病、艾滋病,在城市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传染病仍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妇幼保健工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妇女、儿童的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量很大。产后访视、妇科病查治、高危妊娠监护、青春期性教育、新婚保健、围产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等妇幼保健工作都需要社区卫生组织来提供、来完成。

3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卫生服务模式做相应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模式就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说明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人们的休养健康观念的变化,人们正在跳出”防病治病”的小圈追求保健、康复、精神愉快、健康长寿的综合性健康服务。人们这种对健康需求的变化,从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卫生服务模式,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而这种人才正是全科医学所培养的人才。所以,必须培养一批能胜任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保护神”,医疗保健系统的协调者,健康保险系统的“守门人”,社区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者,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咨询与指导者,社会活动家等角色的全科医生队伍,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从以上方面看,全科医学的发展机遇是难得的、前景是良好的。

作者单位:264000山东省滨州医学院

作者: 蒋少锋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