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论著

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10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的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结论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与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有关,能够为早期诊断妊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10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的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与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有关,能够为早期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预防引发DIC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血凝四项 血液流变学 妊高征     
      
  Discover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and hemorheology  in the syn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Wang Yueping,He Xuetai,Zhang Xia,et al.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a Tong,Shanxi037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of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and hemorheology in the synˉ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Methods 110cases of the patients of the syndrome of the pregnanˉ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100cases normal pregnant women(contrast group).Using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and hemorheology to test and compare.Results The value of test were higher in the syn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than the normal contrast group,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and hemorheology had high relationship with the syn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Coˉagulation four indices and hemorheolog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in the synˉ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hemorheology syndrome of the pregnancy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它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不能及时诊断与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也是妊高征的主要诊断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则预后尚好。本文对产科第一次和第二次孕妇妊高征患者各选55例检测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进行结果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按类分为:(1)随意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第一次和第二次孕妇各选50例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4±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0.8)周;(2)妊高征组,妊高征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妊娠妇女各选55例,妊高征诊断标准及分类标准 [1]参照《妇产科学》,其中轻52例,中度38例,重度20例,年龄24~42岁平均(29.1±3.9)岁,孕周32~42周,平均(37.6±1.8)周。两组孕妇均为单胎,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史。
   
  1.2 检测方法 采集检测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各项抗凝按试验要求执行),检测前患者均未使用过抗凝剂及溶栓药物。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粘度(高切率、低切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小板聚集等项目。各项检测按照相关实验严格进行操作,血液流变学采用普利生LBY-N6B全自动化锥板粘度仪,血小板聚集采用普利生LBY-NJ2型血小板聚集仪,血凝四项采用日本东亚CA-530型全自动血凝仪,受检者血液离体后2h完成操作测定,采用试剂均为美国太平洋公司提供,质量控制均在范围内。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AS软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X 2 检验,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由表1可知第一次孕妇患妊高征较第二次孕妇患妊高征各相关因素比较,年龄、血压(kPa),尿蛋白定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表明这些相关因素随病情程度加重而改变,中、重度妊高征多发生于两次妊娠以上孕妇及大龄孕妇 [2]  。
   
  2.2 正常第一次与正常第二次孕妇同比PT(INR).APTT测值缩短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表明第二次孕妇血液也以处于高凝状态。正常孕妇与第一次妊高征同比PT、TT、APTT测值明显延长(P<0.0),而Fbg含量明显升高(P<0.01),说明妊高征患者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增加,纤溶系统被激活纤维蛋白原呈反应性升高,而第二次妊高征同比PT、TT、APTT也明显延长,使纤维蛋白原大量转变为纤维蛋白,继发纤溶活性物逐渐增强,是引发DIC最有价值的指标,见表2。
   
  2.3 各组血液流变学的比较见表3。妊高征组较正常对照组检测值显著增高(P<0.01)说明血液流变学和血凝四项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增加了妊高征发病风险。

  表1 妊高征和正常对照组的各相关因素比较 (略)
   
  注: ˇ P<0.01

  表2 血凝四项 (略)
   
  注: ˇ P<0.05, ˇˇ P<0.01

  表3 血液流变学 (略)
  
  注:与正常孕妇比较P<0.01
   
  3 讨论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两次妊娠正常对照组的各相关因素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水平并未呈现显著性的改变,说明正常孕妇与血液流变学缺乏必然联系,而妊高征患者的各相关因素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两组同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孕妇多次妊娠及生育年龄大偏大确实是妊高征的高危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妊高征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内皮受损,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引发大量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导致血管内凝,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4]  。本资料中妊高征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是21.01±3.72/14.0±0.26~16.1±2.36k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造成微血管的狭窄,血液免疫力,弹性明显降低,微循环缺血缺氧,尤其是肾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蛋白通过尿液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国外文献报道,孕妇血容量从孕6周开始增加,孕中期增长速度最快,而血浆的增长远大于血细胞的增长,使妊娠期血液呈现稀释状态,但是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血容量,血浆容量较正常孕妇分别少562ml和590ml [3]  。血液流变学表现为血液浓稠,血浆粘度增高,中、重度以上的妊高征患者血液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全血粘度高切率增高说明红细胞变形能力差, 全血粘度低切率增高说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在妊高征时红细胞变形力和聚集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是血浆蛋白代谢改变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所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进入组织间隙的水分增高而致组织水肿,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增多,使红细胞形态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缩小,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增加使红细胞易于吸附,致红细胞运动减弱,细胞膜电荷密度减少,产生聚集倾向增加,导致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受损,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与蛋白外渗,抗凝血因子和血管扩张因子减少,使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相互作用,血小板与红细胞膜受损,引发ADP释放,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导致血小板聚集升高 [5]  ,实验表明多次妊娠也是诱发妊高征之一,正常二次孕妇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PT、APTT明显缩短。同比妊高征发生后血管内皮进一步损伤促凝血因子与抗凝血因子之间平衡失调,纤溶系统呈反应性升高,逐渐变为消耗性降低。抗凝物质减少,促使凝血酶原被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PT、TT、APTT有明显延长,Fbg先升高,后下降。上述指标随着DIC的发生与发展而延发进一步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P<0.001)。
     
  妊高征患者的血凝四项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特性,即高粘,快凝,产聚,凝血因子及纤溶系统改变先升后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为治疗妊高征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可通过检测判断预防早期DIC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12-114.
   
  2 胡玉红,毕云天.血管紧张素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36-138.

  3 徐公英.妊高征.血功能及血容量的变化,中国妇产科专家论文集,第5版.沈阳:辽宁出版社,1999,5:137-138.
   
  4 赵光胜.血小板与高血压病及血栓性并发征关系.现代高血压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6-266.
   
  5 王鸿利.血栓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4.

  作者单位:037006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王跃平 何学泰 张霞等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