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临床医学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322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的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镜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镜下治疗。1999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在2729例次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442例,检出率为16。对其中332例大肠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的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镜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镜下治疗。1999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
在2729例次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442例,检出率为16.2%。对其中332例大肠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332例中,男214例,女118例,男:女为 1.82:1,年龄(33.7±19.5)岁。临床症状:腹痛279例(84.1%)、便秘101例(30.4%)、腹泻76例(22.9%)、便秘与腹泻交替45例(13.6%)、便血58例(17.6%)。共计356个良性息肉,其中有蒂息肉191个(57.5%)、无蒂息肉97个(29.2%)、浅表隆起68个(20.6%)。病变平行于肠壁的最大横截面积(1.66±1.64)cm 2 。病变分布在大肠全程,其中直肠118个(35.5%)、乙状结肠99个(29.8%)、降结肠32个(9.6%)、脾曲11个(3.3%)、横结肠46个(13.9%)、肝曲9个(2.7%)、升结肠23个(6.9%)、回盲部18个(5.4%)。

    1.2 治疗方法 患者常规肠道准备,术前肌注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双人法或单人法插入窥镜。发现隆起性病变后,立即作出评估,并决定下一步处理方法。如果病变较大,需排除恶性病变的则取材活检,良性者择日行镜下治疗;如果病变小且表面光滑,肉眼能判断为良性病变者立即行镜下治疗。有蒂息肉,用高频电圈套法以混合电流凝切;较大的无蒂息肉,先在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然后再行切除;较小无蒂息肉,用热活检钳夹除或用电凝头烧灼;明显小的炎症性结节病变,不予处理。切除或钳除的病变组织,尽可能回收作病理检查。

    2 结果

    218例中356个病变,镜下治疗每例至少1个,共治疗336个病变。电凝切除163个病变,电凝头烧灼75个,钳除98个。6例在电切后残端有少量渗血,当即用圈套器尖端或电凝头烧灼止血。全部病例无大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36例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107例(31.8%),增生性息肉94例(27.9%),炎症性息肉135例(40.2%)。

    3 讨论

    目前对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已经证实,大多数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1]  。因此,正确治疗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途径。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息肉不仅能完整切除病变,还能对病变作全瘤活检,对发现早期大肠癌意义重大。

    3.1 术前对病变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内镜下治疗应以完整切除病变、彻底止血和不发生并发症为原则,还应尽可能将切除物回收作病理检查,以便定性诊断,防止恶性病变的误诊误治。我们在术前先对发现的息肉进行评估。如果病变较大而表面不光滑或分叶,则取材活检,待病理排除恶性病变后再行镜下治疗;如果病变小且表面光滑,判断为良性病变立即行镜下治疗;明显小的炎症性结节病变多能随着炎症的消退而消失,则可不予处理。有蒂息肉用高频电圈套法以混合电流凝切;较大的宽基无蒂息肉可用粘膜剥离术(EMR)切除,即在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再切除;较小无蒂息肉,用热活检钳夹除或用电凝头烧灼。结果证明,正确的术前评估可有效地保证疗效 和防止并发症。

    3.2 术中操作技巧 转动镜身将息肉调整到视野6~7点位置,这时息肉恰好位于圈套器伸出的正前方,方便套住息肉。蒂较粗的息肉应在离基底部远一些的部位切除,若切除后发现残蒂过长可再重切1次。蒂短小或无蒂息肉应尽量靠近息肉头端处套上圈套环,通电切除前将息肉稍稍上提,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电流灼伤。EMR在保证无蒂病变完整切除和防止并发症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提倡 [2]  。电凝切除时尽量使镜头与息肉保持2cm以上的距离,并使息肉游离端不接触周围肠壁;如病变过大,不能悬空在肠腔中,可使息肉头部广泛接触肠粘膜,不致灼伤正常肠粘膜。直径<0.5cm息肉应在发现后立即钳除,不要等到退镜时才处理,因退镜时往往不易找到病变。

    3.3 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肠出血和肠穿孔是镜下摘除大肠息肉的主要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尚有电灼伤、可燃气体爆炸等 [3]  。对并发症应保持高度警惕,预防并发症应贯穿于治疗始终:(1)术前仔细检查器械,设置适当的高频电功率。查患者的凝血功能,老年人尚需检查血压和心脏情况,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或佩带心脏起搏器者应列为镜下治疗的禁忌证。因甘露醇可在结肠内产生可燃气体,所以用甘露醇法作肠道准备者暂缓治疗。(2)术中操作者和助手配合默契,人员搭配应相对固定。助手在收紧圈套时操作要轻而慢,以免机械性切割出血。术中如有少量出血,立即电凝止血或局部喷洒凝血酶、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等药物,务必待出血完全停止后再退镜。(3)术后尽量抽尽肠内积气。患者留院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延迟性出血和肠穿孔。一旦发生延迟性出血应及时再次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发生肠穿孔则必须尽早手术修补。术后卧床1~3天,进流质或少渣饮食3~5天 [1]  。

    参考文献

    1 姜国玲.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38例体会.哈尔滨医药,2002,11(5):113-114.

    2 胡宝春.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218例报道.中国煤炭医学工业杂志,2003,17(8):324-325.

    3 王利娜,黄家淼,胡维杰,等.异时多原发大肠癌及高度异型增生的内镜治疗。江苏医药杂志,2002,28(7):473-474.

    作者单位:1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消化科
            2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61016部队

作者: 李楠 张久兴 徐冰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