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经验交流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

来源:INTERNET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常需手术治疗,部分病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病人病情重、病死率高、治疗棘手。钻孔引流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全部破入脑室系统,6例出血量占脑室容积2/3,9例占1/3。8例三、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张或铸形。...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常需手术治疗,部分病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病人病情重、病死率高、治疗棘手。钻孔引流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67岁,中位年龄56岁。

    1.2 CT检查 全组所有病例1~5h内行头颅CT扫描。脑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15~35ml。全部破入脑室系统,6例出血量占脑室容积2/3,9例占1/3。8例三、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张或铸形。

    1.3 手术方法 局部麻醉,双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冲洗加引流11例,单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冲洗引流4例。冲洗液由无菌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1万U制成;置管成功后,以常压注入冲洗液,停留2min后,自然流出,反复进行,直至脑脊液见清无血凝块后将引流管经切口固定于头皮。术后低位引流,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如有必要可在术后3天内每日再用上液冲洗,引流7~12天。部分病例术后24~48h行腰蛛网膜下腔穿刺,生理盐水反复等量冲洗,并给予综合治疗。

    2 结果

  15例中治愈13例,死亡2例。死因分析:1例因第四脑室积血进行性扩张,术后2天死亡;1例中枢性高热并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2天死亡。

  3 讨论

    3.1 脑出血特点 破入脑室的脑出血多位于丘脑,丘脑解剖位置深在,与内囊后肢相接。血肿形状与穿支血管分布基本一致。多为花瓣状。易产生中心疝。用传统开颅方法不仅加重了丘脑的损害,而对危及生命的脑积水更不易解除,中心疝所致丘脑移位难以复位。因此,急诊行脑室内尿激酶溶液经引流管冲洗并引流,不但清除血肿,解除脑积水,而且脑疝易复位,同时是一种微创操作,简便易行,防止了手术性应激反应。本文有4例中心疝伴扩张性脑室积血,迅速双额角引流,术后分别1~3h神志清,眼球运动良好,15天去除引流管,出院后生活皆能完全自理。

     3.2 脑室冲洗引流的积极作用 脑出血目前经针穿刺抽吸方法对未破入脑室系统的有一定效果,但仅适用于早期和手术危险性较大的病人。对于破入脑室系统的脑出血病人最适宜行冲洗引流术。实践证明脑室冲洗引流比开颅清除出血效果更好。是因为脑室内置管冲洗引流不但能将血肿溶解并经脑脊液引流而排出,同时具有降低脑室内压力的显著效果。对促进室周及丘脑的水肿消退有一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引流过程中CT证实血肿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有部分病人在引流过程中仍然发生昏迷。其原因是脑水肿所致,故应加强综合治疗,是防止这种现象的关键。对三、四脑室的积血或铸形采用侧脑室引流和腰蛛网膜下腔冲洗方法,清除三、四脑室积血占位的严重损害具有一定作用,但此类病人在拔管后仍有可能发生脑积水,部分病人只有进行后期的脑室分流,因此,取得满意效果。因是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内,故冲洗过程中不会引起新鲜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在冲洗过程中压力不可太大,我们一般均用抽去针芯的注射器接在脑室引流管上,倒入冲洗液,利用其一定的高度,让冲洗液自然流入脑室内,排出时再将针芯放低,让脑室内的液体自然流出。

    3.3 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治疗 此类病人虽脑内占位效应不明显,但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一样的,脑水肿、脑血管痉挛等同样存在,因此综合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收到良好的效果。参麦注射液有明显的溶栓、改善脑功能、降低血液粘度以及提高能量代谢的作用。同时证实了参麦注射液早期应用的必要性,尤以发病后1天内应用最佳 [1]  ,脑损伤时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多,细胞膜腺苷三磷酸酶的活力下降。参麦注射液可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抗脂质过氧化,使细胞膜腺苷三磷酸酶活力上升,从而减轻了氧自由基对脑血管内皮的损伤,并稳定了细胞膜、溶酶体膜和线粒体膜,溶酶不易释放,能量代谢障碍减轻,从而减轻了脑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及防止脑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于艳秋.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96-98.

  作者单位: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

作者: 姚红生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