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病例报告

胃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CT表现:胃体小弯侧胃壁见一巨大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约10cm×8cm,密度不均匀,内见多个边界不清的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值分别约为29~44Hu及20Hu,肿块向腔外及腔内生长,主要向腔外生长,腔外肿块边界光整清楚,肝脏及胆囊受压变形。CT诊断:胃平滑肌肉瘤。粘膜下平滑肌组织高度异常增生,瘤组织排列呈囊......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上腹部胀痛3个月,黑便2天。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余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阳性,余无异常。胃镜下诊断:胃癌。CT表现:胃体小弯侧胃壁见一巨大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约10cm×8cm,密度不均匀,内见多个边界不清的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值分别约为29~44Hu及20Hu,肿块向腔外及腔内生长,主要向腔外生长,腔外肿块边界光整清楚,肝脏及胆囊受压变形。腔内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有溃疡形成,肿块内亦见一小点状高密度钙化及低密度气体影(图1~4)。CT诊断:胃平滑肌肉瘤。病理:胃粘膜组织、腺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大小一致,无明显异型性。间质水肿,伴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区域糜烂。粘膜下平滑肌组织高度异常增生,瘤组织排列呈囊状及编织样结构,纵横交错,瘤细胞呈长梭形,胞质丰富,核长椭圆形,两头钝圆,染色深浅不一,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病理诊断:(胃体)平滑肌肉瘤。图1图2 图3图4 胃平滑肌肉瘤图片说明:图1-4CT平扫示胃体小弯侧胃壁见一巨大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直径约10cm×8cm,密度不均匀,内见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值分别约为29~44Hu及20Hu,肿块以腔外生长为主。腔内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有溃疡形成及小点状钙化。

    2 讨论

    胃平滑肌肉瘤是胃部的非癌性恶性肿瘤之一,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25%~1.5% [1]  。好发于胃体上部,瘤体较大,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淋巴结转移少见,血行转移相对较多且以肝脏转移最常见,可直接浸润邻近脏器,常累及大网膜和腹膜后。CT不仅能准确定位,而且可在定性诊断上提供较大帮助。特别是对外生型肿瘤,CT弥补了双对比造影和胃镜的不足,不仅可以观察肿瘤的胃外部分,还可以观察肿瘤对邻近器官有无浸润和转移,以决定术式的选择和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CT表现:软组织肿块常常很大,大多数大于5cm,并且局限于胃肠道的一侧,可主要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突出,或同时向腔内腔外突出。肿瘤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平扫肿瘤内可有钙化。由于坏死和溃疡形成,软组织肿块内常有中心性、不规则、较大的低密度区。若与胃肠道相通,低密度区内可见气体和造影剂存在,具有特征性。

    增强扫描,多数肿瘤组织强化显著,而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 [2]  。当肿瘤直径大于5cm,边缘有分叶、肿瘤内有坏死和溃疡形成、肝转移时应考虑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此为平滑 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要点。本例为腔外腔内型,胃镜下肉眼观和胃癌相似,CT扫描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全貌和特征,诊断正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6-117.

    2 许达生.CT诊断要点,少见征象与误诊分析.临床CT诊断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301. 

    作者单位:733000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磁共振CT室

作者: 景天忠 李红霞 顾禄寿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