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临床护理

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科在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应用尿激酶结合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8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5)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18h~14天,平均(6。每天测量记录双下肢髌骨上15cm,下10cm大小腿周径,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两侧肢体相应部位周径相......

点击显示 收起

    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科在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应用尿激酶结合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8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均为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提示股静脉不同程度阻塞的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20~65岁,平均(37±9.5)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18h~14天,平均(6.5±3.2)天。其中左股静脉阻塞42例,右股静脉阻塞36例。

   1.2 方法 ATL HDL300型血管超声仪(美国),以股静脉狭窄率95%~100%作为诊断标准。确诊后均以尿激酶(20~50)万U/d加入100ml液体中于半小时内由患肢足部静脉滴完,在双上肢任一上肢静脉滴注肝素10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并24h维持,另外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20mg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每天测量记录双下肢髌骨上15cm,下10cm大小腿周径,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两侧肢体相应部位周径相差<2cm作为再通标准。记录开始治疗至再通时间,再通后停用尿激酶,继续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2 结果

   本组经1~3周治疗后,再通73例,其中治愈36例,好转35例,治疗1周内患肢进行性肿大及治疗第2周末仍不能再通者转外科行静脉切开2例,经导管静脉滤器取栓3例。不良反应:皮下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1例,血尿1例。

   3 观察与护理

   3.1 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栓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静脉血栓的组成为纤维蛋白、红细胞、聚集的血小板,尿激酶可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肝素能抑制凝血酶,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起到预防血栓形成作用。同时需加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抑制剂抑制血小板聚集,故三者合用可有效治疗静脉血栓。但因其具有出血等并发症,用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如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咯血等疾病,不宜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及高龄患者予以重点监护。用药前应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血型等。测量患肢周径大小,以便于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3.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发病急,可有肢体疼痛,活动障碍,卧床休息时间长,易出现抑郁、焦虑。护士应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药物的作用、治愈率等。针对病人的思想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排除不良因素干扰,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使药物吸收充分,发挥最大疗效。溶栓治疗时采用静脉留置针接三通管,避免反复穿刺及抽血给患者造成痛苦及对血管的损害 [1] 。

   3.3 疗效观察 用药后注意观察并测量患肢周径大小,肿胀程度,有无消肿起皱,患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并与健侧肢体对照比较。如病情加剧者应立即报告医生。本组病人78例,在治疗1周内患肢进行性肿大及治疗第2周末仍不能再通者转外科行静脉切开2例,经导管静脉滤器取栓3例,其余73例再通。

   3.4 并发症的观察 病人溶栓后全身肝素化,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用药后须严密观察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手术切口出血和血肿,大小便颜色并及时送检,密切监测凝血机制,做好常规检查,每周复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一般保持APTT、PT在正常的2倍左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疗程。另外,应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2]。本组病人出现皮下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1例,血尿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后出血症状消失。

   3.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5.1 由于病人在治疗期间皮肤粘膜极易碰伤出血,导致不良后果。我们的措施是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伤 [3] 。告诫患者禁烟,以防尼古丁刺激静脉收缩。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禁忌剧烈运动,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卧床期间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动作不宜过大 [4] 。护士应经常检查、督促。久卧下床时,防止突然站立或过度通气,要逐步增加活动量,以防意外发生。

   3.5.2 注意患肢保暖,但不宜过热过冷,室温保持在25℃ [3] 。当患肢出现酸胀、麻木或其他感觉不适,切不可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3.5.3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进食低脂高纤维食物,避免大便用力。

   3.6 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95%来自下肢深静脉 [5] 。由于80%的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的病人没有初始症状 [6] ,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在采取预防时注意观察高危人群出现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恐惧等,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压治疗。安慰病人,减轻恐惧心理。如无溶栓禁忌证,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3] 。溶栓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肢体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7] 。本组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本组病人未发生肺栓塞。

   参考文献

   1 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7):527.

   2 古成番,凌云霞.颅脑手术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3.

   3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4 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5 罗慰慈.肺栓塞的诊治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3):165.

   6 张涛,张惠琴.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4.

   7 陈律,陆军.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2(8):448.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作者: 胡清娜 朱燕双 杨丽珍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