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7期中医中药

中药系列组方治疗肾小球疾病220例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系列组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尿毒症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0例口服中药系列组方每次1剂,1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100例常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系列组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尿毒症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320例确诊的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0例口服中药系列组方每次1剂,1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100例常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2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系列组方益肾清利、活血化瘀、解毒排浊的功效。其具有:(1)改善临床症状;(2)减少尿蛋白及血尿;(3)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4)有效地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无激素停药后出现的依赖及反跳现象等一系列副作用。

    关键词 中药系列组方 肾小球疾病 临床观察

    肾脏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青壮年及儿童多见。如果未能有效早期防治,病情往往日渐加重,终致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以西药为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等方法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容易复发,毒副作用严重而难以长期应用,而且费用昂贵 [1]  。目前国内外对发病机制和诊断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就治疗而言,仍无突破性进展。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集三代中医临床经验之精华,根据十多年临床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方剂,结合肾脏病在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研究与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突出临床治疗之重点,以古籍经方及各地医家验方为基础,多次调整、试用,设计筛选了中药系列组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病例 320例住院患者,均为各种检测确诊的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尿毒症及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病程1个月~15年不等,平均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男128例,女92例,其中28例为3~14岁儿童,平均年龄36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67例,肾病综合征90例,糖尿病性肾病32例,早期尿毒症31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作一般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抗感染等以去除可能引起肾前型肾 功能不全的可能因素。除长期服用激素外,其他药物一律停用。检测BUN、Scr、尿常规,1个月后复查,连查3个月。(1)治疗组:口服中药系列组方。每次1剂,1日3次,30天为一疗程;组方为黄芪、仙灵脾、黄柏、泽泻、土茯苓、丹参、大黄等。(2)对照组:常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Scr下降幅度≥130μmol/L,尿检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精神、食欲正常;有效:显效Scr下降幅度≤130μmol/L,尿检轻度异常,临床症状改善;无效:Scr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明显高于与对照组。

    2.2 中药组方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检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及尿检变化 (略)
   
    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应用中药系列组方,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尿毒症及糖尿病性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达97.27%。疗效优于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尚无激素停药后出现的依赖及反跳现象等一系列毒副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其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3 讨论

    经220例住院患者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实践证明应用中药系列组方,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尿毒症及糖尿病性肾病,其具有 [2]  :(1)改善临床症状;(2)减少尿蛋白及血尿;(3)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4)可有效减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无激素停药后出现的依赖及反跳现象等一系列 副作用。应用中药系列组方具有益肾清利、活血化瘀、解毒排浊的功效,作用持续稳定,疗效肯定。其远期疗效优于短期疗效,经药理、毒理等系统研究和广泛临床验证,毒副作用小 [3]  。中医中药系列组方治疗肾小球肾病疗效好,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2 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452-453.

    3 汤水福.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54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9(4):518-519.

    作者单位:734000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

作者: 刘志敏 牛彦红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