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9期临床医学

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影像诊断进入新生儿领域,对HIE的认识日益提高。由于CT扫描具有简便、迅速、......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影像诊断进入新生儿领域,对HIE的认识日益提高。由于CT扫描具有简便、迅速、安全、无痛苦等优点,它已成为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1]。HIE是在围产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主要原因为窒息,反复呼吸暂停,胎粪及羊水吸入,胎吸助产,脐带绕颈等使CO 2 增多造成的高碳酸血症使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脑血液减少;缺血原因有心跳骤停、严重心动过速、心衰、败血症等致的循环衰竭 [2]。 HIE以脑组织缺氧为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脑组织以有氧代谢为主,对缺氧的敏感性高于其它组织;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髓鞘发育未完善,细胞代谢活跃,对缺氧更为敏感 [3]。新生儿的脑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脑细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连接松散,且血液供应调节不完善;另一方面,脑实质髓鞘发育不成熟,在缺氧缺血状态下,血管的内皮损伤明显,致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加,水、钠及蛋白质漏出,引起脑水肿,进一步导致尚未完善的髓鞘受损,部分髓鞘变性,引起细胞性水肿 [4]。HIE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3度:(1)轻度,肢体颤抖,过度兴奋,易激惹,原始反射略活跃;(2)中度:嗜睡或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惊厥等;(3)重度:昏迷、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消失,惊厥、呼吸衰竭,光反应消失,前囟紧张 [5] 。

   CT可准确反映HIE的病理变化 [6]  ,脑水肿主要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或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而丘脑、脑干和小脑因受累较轻而呈相对高密度,侧脑室受压变窄。严重者往往伴有蛛网膜下腔、脑质及脑室内出血。CT检查对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室内出血、幕上出血准确率较高,与尸检结果对照,符合率在90%以上。CT检查应全面观察各个层次,包括7个脑叶(两额、两颞、两顶及一枕叶)白质低密度区域分布。目前国内外均根据白质密度范围将HIE的CT改变分为轻、中、及重度 [7]  :(1)轻度,不超过两个脑叶实质内散在局限性边缘清楚低密度区,无占位表现。(2)中度,低密度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但不累及全部大脑半球,白质与灰质界限模糊,脑沟、脑池受压,部分伴有颅内出血。(3)重度,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脑室受压,有颅内出血。以上标准不适合于早产儿,因早产儿脑组织含水量多,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高,脑髓质化不完全及缺乏髓鞘形成等原因,正常时CT即可呈现低密度改变而非病理改变,尤其要慎重 [8]。HIE的CT检查的主要表现是脑实质尤其是白质的低密度改变,白质低密度CT值的标准为≤18Hu [1]  。有研究报道 [4]  ,重度HIE低密度灶CT值比中度HIE低密度灶低,中度HIE低密度灶又比轻度HIE低密度灶的CT值低。因此,CT扫描时测脑实质的CT值能反映脑缺氧时低密度的程度,并可作为复查时的一个动态指标。

   HIE的预后与脑白质低密度范围有明显的关系,C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预后良好,随CT白质低密度加重和范围扩大或合并颅内出血则后遗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病情愈重,CT变化愈明显,后遗症及死亡率愈高 [9]。HIE只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确诊。目前,诊断HIE常用影像检查方法有CT、B超、MR等,它们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因地制宜,视患者的经济能力而定。CT对本症能清楚显示脑质低密度灶的部位、范围,判断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大与否,对临床正确处理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CT对HIE诊断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0]  :①CT对窒息缺氧性脑损伤能及早做出诊断;②依据CT表现有助于分型,有利于临床诊治;③对于颅内出血可以明确定位、显示范围,尤其脑实质血肿形成可以估算出血量;④CT对HIE的预后能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⑤CT扫描安全、无损伤且又方便,可以作为病例随访的重要手段。CT虽然要接受X射线的辐射,但其检查费用适中,设备相对普及,能清楚显示颅内结构和颅内的各种病变,对显示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较MR好,因此,在诊断HIE中CT具有重要的价值 [11]  。

   参考文献

   1 李丽玖,虞人杰,汤泽中,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征像特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118.

   2 方印,王永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2):1133-1135.

   3 王晓明,陈丽英,杨洪涛,等.新生儿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RI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654-658.

   4 张承志,杨启胜,丁良新,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分度与CT值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4):233-235.

   5 韩玉昆,虞人杰,卜定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0,28(1):31-32.

   6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91.

   7 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70.

   8 周丛乐,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诊断特点.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74.

   9 全国新生儿行为神经科研协作组.CT对新生儿窒息缺氧脑损伤预后的评估.中华医学杂志,1993,73(2):101.

   10 曹连义,虞人杰,张绍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6):397.

   11 徐文彪,刘立炜,周少毅,等.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放射学实践,2003,18(3):158-160.

   作者单位:550014贵州铝厂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08)

   (编辑清 泉)

作者: 李屹 孙琼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