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3期临床医学

不典型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属自然疫原性疾病。由于本病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故结合我们收治的1例,复习文献,对此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患者,38岁,男,农民,因“憋气、腰痛”10天,加重5天......

点击显示 收起

  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属自然疫原性疾病。由于本病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故结合我们收治的1例,复习文献,对此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38岁,男,农民,因“憋气、腰痛”10天,加重5天于2004年5月12日就诊于急诊科,患者10天前受凉后出现憋气,不能平卧,伴腰痛、疼痛难忍,口服曲马多片可暂缓解,伴咳嗽、咯痰、气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低热(T37.1~37.4℃)、多汗、失眠,食欲差,全身无力,5天前喘憋腰痛加重,大汗淋漓,体重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右侧肺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患者喘憋、腰痛、大汗症状无改善,转入我院。发病前患者有养羊史2年,有给羊接生及饮用生羊奶的历史。1年前因发热在当地防疫站查血清凝集试验(+),给予口服四环素片治疗2个月后停药。据称患者村庄约1千多人中有5~6人由当地卫生防疫站诊断患布氏菌病。

    查体:T37.2℃,P128次/min,BP120/75mmHg,神志清醒,精神差,端坐位,大汗淋漓,右侧锁骨上窝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移动的淋巴结,大的约3cm×4cm,小的约2cm×1cm,均质硬,无触痛;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及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2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触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4×10 9 /;血生化:脂肪酸219U/L,钠129mmol/L;B超:心包积液(中量);胸片:(1)双肺感染性病变;(2)右侧胸腔积液。特异性检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报告):PBP(+),SAT(+)1:100,CYT(-)。临床初步诊断为布鲁菌病,给予链霉素0.75g肌注,1次/d,头孢他啶2.0g静滴,2次/d,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1次/d,补充电解质等治疗,2日后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平稳,转入传染病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2 讨论

    2.1 布鲁菌病概况 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原性疾病 [1]  ,本病全球分布,各大洲均有发生,由于对此病病原、传播途径已基本认识并给予有效治疗,因此多为散发,目前较少大规模流行。本病属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2]  ,其病原为布鲁菌,是在人类、许多家畜及其他动物细胞内生存的一种多生物型病菌,传染源主要为羊,其次为牛和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非常少见 [2,3]  ,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布鲁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生存5日~4个月,但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1]  。布鲁菌的宿主主要是羊、牛、猪等家畜,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发生率最高,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患此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据报道再次感染发病者约2%~7% [3]  。除职业人群外,老人、青少年、儿童的发病也常见,据统计我国宁夏自治区1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1.3~2.0%,内蒙古自治区患病率为11.2% [5]  。布鲁菌自皮肤与粘膜进入体后,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或被消灭或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还可引起肝、脾、淋巴结、骨髓、血管等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关节炎、脊柱炎、神经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肾炎等,临床表现复杂、难治,主要死亡原因多为心内膜炎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全血细胞减少症。

    2.2 本病例特点 本例报告患者为青年男性农民,临床表现以憋气、腰痛、咳嗽、多汗、不能平卧,头痛、头晕、低热、恶心为主要症状,外院诊断不明,曾在外院检查CT示右肺门肿块,纵隔淋巴肿大。来诊后查B超提示心包积液;胸片示有双肺感染及右侧胸腔积液。由于本患者临床表现并非为典型的波浪热,而仅以憋气、咳嗽、腰痛等心肺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在病史的询问上和实验室检查上并未进一步深入考虑,因此外院在明确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患者来院就诊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该患者有牧羊史,其村庄1千多人中有5~6人患布氏病,同时经特异性检查提示PBP(+),SAT(+)1:100,临床诊断考虑为布氏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2.3 治疗和预防 一般来讲,一旦确诊布氏病,应收入传染病医院予及时尽早彻底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特异性抗菌药物治疗,宜联合用药, 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2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可基本治愈此病。

    2.3.1 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 (1)休息。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动;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也不宜过多。(2)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3)出汗后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1次。(4)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中毒症状重者可用皮质激素。(5)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树立信心。

    2.3.2 抗菌治疗 布氏病治疗特异性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素族药物、磺胺类药物。用药通常疗程需3~6周,且可交替使用上述2~3种药物。疗程间间歇5~7天。

    2.3.3 菌苗疗法 适用于慢性期患者,治疗机制是使敏感性增高的机体脱敏,减轻变态反应的发生。方法有静脉、肌肉、皮下及皮内注射,视患者身体情况、接受程度而定。以7~10次有效注射量为1个疗程。菌苗疗法可引起剧烈全身反应,如发冷、发热、原有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心血管疾病、肺结核者以及孕妇忌用。菌苗疗法宜与抗菌药物同时应用。

    2.3.4 其它疗法 对中毒症状重者伴有某些伴随症状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增强剂及免疫调节剂对调节机体免疫力可能有益。物理疗法对症治疗也可应用。

    2.3.5 慢性期 治疗可随并发症而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措施。

    2.3.6 预防及预后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染病患者患病后复发率为6%~10%,常在3个月以内发生,可能是细菌为细胞内寄生,不易为抗生素杀灭或者与疗程不够有关。

    由于本病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波浪热型,而仅表现为多器官病变,使得疾病复杂多变,在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本病例提示我们对有羊、牛接触史伴不明原因出现憋气、腰痛、低热、出汗的病人应注意了解流行病学的资料,及早行特异性免疫学试验,以期尽快确诊,降低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462.

    2 马远征.宁夏家畜布氏菌病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4):90.

    3 [美]W.F麦卡洛克主编.人兽共患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17.

    4 林飞卿,谢少文,闻玉梅.布鲁氏杆菌属感染的免疫学.传染与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2-65.

    5 王显军.儿童布鲁菌病.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3):52-53.  

  作者单位:1 454550河南省沁阳市公费医院
  
       2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3 277500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27)

  (编辑香 江)

作者: 贺红艳杜捷夫巩蕊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