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3期医学影像

对1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超声检查:腹腔可见一上自脐下,下至盆腔的实性肿块,以低回声为主,间以无回声区,内见强光带反射,该肿块最大前后径9。提示:盆腹腔混合性肿物,多考虑来自腹膜后。手术:肿瘤来源于后腹膜,呈淡黄色多分叶状,质软,部分呈囊性,内有淡黄色液体,包膜较完整,大小约30cm×25cm×9cm,占据大半腹腔及盆腔,将小肠推至左下......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3个月前发现右下腹隆起一约“鹅蛋”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包块较前明显增大,伴腹胀,但无腹痛、便血、黑便、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等。门诊以“腹部包块”收住。查体:体温36.8℃,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84mmHg。腹部平坦对称,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右下腹可扪及一约6cm×5cm×9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分界不清,活动度可,无压痛。超声检查:腹腔可见一上自脐下,下至盆腔的实性肿块,以低回声为主,间以无回声区,内见强光带反射,该肿块最大前后径9.9cm,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未探及明确血流信号。腹腔可探及直径2.5cm的液性暗区,因腹腔肿物挤压,肝脏位置上移,右肾未显像,肝、脾、胰、左肾声像图未见异常。提示:盆腹腔混合性肿物,多考虑来自腹膜后。手术:肿瘤来源于后腹膜,呈淡黄色多分叶状,质软,部分呈囊性,内有淡黄色液体,包膜较完整,大小约30cm×25cm×9cm,占据大半腹腔及盆腔,将小肠推至左下腹,肿瘤表面与升结肠、横结肠系膜粘连紧密,四周与小肠系膜、侧腹壁、肝脏稍有粘连,后方与后腹壁粘连紧密。腹腔内有少量腹水,约30ml。病理结果:腹膜后分化型脂肪肉瘤。

    2 讨论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在腹膜后肿瘤中发病率高居第1位,原发性病变多见,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约1/3来自肾周脂肪组织,一般为无痛性缓慢生长,大多有包膜,境界较清,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病变的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肿瘤的体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腹部膨隆、肿胀、尿道压迫症状,触及无痛性质韧包块,有时有囊性感,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时,患者才就诊。但是由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没有特征性,要确定其性质及来源较困难。

    本例患者因腹部包块3个月渐进性无痛性生长而就诊,临床可扪及包块。该肿瘤的声像图仅仅表现为一巨大 混合性肿物,边界轮廓不清,内部以低回声为主,结合病理可能为脂肪组织。而且间以无回声区,内见强光带反射,分析为肿瘤变性、出血所致。CDFI于肿瘤周边及内部未探及明确血流信号。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鉴别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常用方法,能够从直观上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内部结构特征和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还可对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等挤压、包绕、浸润及转移等关系,进行初步的判断。但是,超声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扩大探查的范围,做多切面多体位反复扫查,与腹腔其它性质肿瘤进行对比鉴别。腹膜后肿瘤在改变体位、用手推动时,不改变其位置,尤其是巨大肿瘤,有时前壁回声可因受力而略有移动,但其后缘回声是基本不动的。腹腔内肿瘤常因改变体位、用手推动而明显地移动位置。
在现实诊断中,应紧密联系临床,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一般检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以提高术前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作者单位:730030甘肃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特诊科 

    (收稿日期:2004-09-05)

    (编辑黄 杰)

作者: 田萍萍 吴景玲 何丽霞 于海英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