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3期经验交流

心脏BP机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心脏BP机以及心电信号转发器,通过电话传送的心电图监测系统(TTEM),在临床应用的4年中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尽早给予院外正确的诊断以及指导用药,使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关键词心脏BP机电话传送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BP机包括:心电电极以及心电信号转发器,通过电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分析总结了心脏BP机以及心电信号转发器,通过电话传送的心电图监测系统(TTEM),在临床应用的4年中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尽早给予院外正确的诊断以及指导用药,使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 心脏BP机 电话传送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心脏BP机包括:心电电极以及心电信号转发器,通过电话传送的心电图监测系统(TTEM),是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产物(下面简称TTM),国外已广泛应用临床。我市急救中心自1996年11月~1999年8月共用此项技术监测患者62例,122例次,现将临床应用的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采用邢台电子仪表研究所生产HTW-I心电(电话)遥测监护及管理系统,包括两部分。(1)中央监测及处理系统:微机及系统软件,并配有高分辨率14″彩显,彩色喷墨打印机各一台,以及A/D采样,接口板一块及电话一台组成。(2)心脏BP机,包括心电电极及心电信号转发器。

  1.2 临床资料 观测对象共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8岁。确诊心脏病患者或有典型症状者62例,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晕厥等患者,其临床诊断及心电图判断标准均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及相关会议确定的统一标准。

    1.3 操作方法 监测对象携带心脏BP机一台,采用MV 1 ,MV 5 双通道记录,通过电话和声音的耦合作用,将心电信号传输记录内存输入中央监测处理系统,由值班人员给予诊疗处理。在TTM监测室医护人员24h值班并连接专用电话120线一路。

  2 结果

    2.1 心电电话传输接收情况 监测对象62例,心电电话传输122次,图形质量清晰,稳定100%,传输距离最长50km,最近1km,信号接收优95%,良5%,差0,接收成功率100%。

    2.2 62例患者TTM监测诊断结果 见表1。

    2.3 TTM与HOLTER(动态心电图)比较 本组有8例患者同期进行HOLTER监测与TTM监测,其诊断及发作检出率几乎相同。

    2.4 对部分患者监测心电图Pt5-V 1 ,Q-T,QRS时限连续测定,并与常规心电图对照,基本相同。

  表1 62例患者TTM监测诊断结果临床诊断 略

  3 讨论

    3.1 据调查,在现有人口中,有1%~2%的老年、中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患者,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病比例在逐步增加且有向青年发展之势。因此,加强对心脏病的防治研究十分重要,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电话通讯的迅猛发展,为了使心脏病患者及时得到监护和抢救,通过电话无形的把病房扩大到社会,对院外患者全方位监测,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这对于提高心血管病诊治水平,降低心脏病意外的发生率、猝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TTM主要适应证:(1)严重心律失常的监测。(2)偶发、短暂心律失常的捕捉、检测。(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监测随访。(4)心源性眩晕及晕厥的诊断。(5)安装起搏器后或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随访。

    3.3 对心肌缺血ST-T变化的监测,TTM敏感性较低,主要因为TTM监测只能显示胸前导联V 1 V 5 。调整监测电极的分布,可提高TTM的诊断率,这有待于今后继续的探讨和提高。

    3.4 TTM对心律失常有较高的检出率,增加监测发射次数,可提高诊断率尤其对于短暂、偶发的心律失常者。本文43例心律失常及18例心肌缺血,给予指导临床选择用药,通过TTM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种类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054000河北省邢台医专内科教研室 

  (收稿日期:2004-08-11)

  (编辑一凡)

作者: 孙利军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