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4期中西医结合

电针并药物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并药物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并中西药综合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疗法,疗程4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愈显率为75%,对照组愈显率为2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并药物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将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并中西药综合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疗法,疗程4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愈显率为75%,对照组愈显率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电针并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理想的方法之一,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综合疗法 “新语言三区” 西医常规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位列中医“四大病证”之首,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疑难杂病。病人在恢复期常有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给病人及家属还来了极大的痛苦,治疗也非常棘手,笔者采用电针并药物综合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岁,病程10~15天。对照组共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病程10~15天。

     1.2 诊断标准 依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会议第三次修订的中风病诊断标准,选择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市医院CT确诊为脑梗塞),发病10~15天,遗有失语、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并排除心肺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电针治疗

     2.1.1.1 取穴 ①体针: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的原则进行选穴。选取:合谷、孔最、列缺、手三里、曲池、天府、肩、公孙、涌泉、然谷、大都、照海、三阴交、血海、中渎、廉泉、地仓、颊车。②头针:“新语言三区”(笔者自创,以语言三区水平前移1cm处为进针点),扎头针时配合风府透哑门。

     2.1.1.2 刺法 行体针结束后,再行头针。(1)体针:常规消毒后,用30号1寸~2.5寸毫针,按上述次序进针,进针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再接上G6805电针机,选用连续波,留针1h;(2)头针:采用30号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针身与头皮30度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可用止血钳夹住针身协助进针),快速捻转2min,使局部产生酸麻感为宜;另选用0.5寸毫针,针尖向下,由风府进针,呈15度角刺向哑门穴,然后接G6805电针机,选连续波,留针30min,同时放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听的音乐,并鼓励患者说话。以上均每天1次,15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天,进行下1个疗程,在治疗间歇加强肢体功能锻炼,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1.2 中药治疗 补阳还伍汤加减 黄芪120g(从30g逐渐加至120g),当归6g,赤芍9g,地龙3g,川芎6g,桃仁6g,红花3g,黄精15g,秦艽9g,水蛭3g,石菖蒲9g,淫羊藿20g,如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黄芩各9g,肝肾阴虚加龟板9g,女贞子15g,怀牛膝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45剂后统计疗效。

     2.1.3 西药治疗 脑活素5ml、β-七叶皂苷钠20mg、胞二 磷胆碱0.5g,均置于10%的GS液中静滴,连用45天,每天1次。另酌情使用抗生素等。

     2.2 对照组采用上述中药治疗法和西药治疗法。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会议第三次修订的中风病疗效判定的标准。

  3.2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4 体会

     4.1 曲径探幽、创新提高 古人认为风病多在阳阴,阳主动、肢体障碍其病在阳、多遵《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故针灸此病多采用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太阳经穴,此法历代相传,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以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之法蔚然兴起,如石氏的“醒脑开窍法”以阴经腧穴为主,阳经腧穴为辅,笔者宗上述之法,稍加创意,即结合“新语言三区”加风府透哑门,并多用足底腧穴,结合中西药综合治疗,取各家之长,则疗效颇著。

     4.2 认真体会、总结经验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对足底部腧穴较敏感,如针刺时出现下肢肌肉强直收缩,则效果非常明显。(2)上述疗法治疗大小便失禁的疗效优于对失语和偏瘫的治疗。(3)针刺廉泉穴时针尖偏向患侧30度,效果更好。(4)笔者自创之“新语言 三区”在应用于治疗时,有时可出现“即刻效应”,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日“若风病即愈,而根未能悬拔,隔一、二年必再发,发则必加重,或至丧命,故平时宜预防治之,第一防暴怒郁结、调气血,养精神,又常服药以维持之,庶平可安”。故应加强预防调摄,避免复发,并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丘红燕,高聪,刘月禅,等.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2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3,35(12):48-49.

     2 天津中医学院附一医院针灸科.醒脑开窍刺法治疗中风2236例临床分析与实验研究.天津中医,1989,(6):2.

     3 (英)CMC·艾伦著.邓必俊等译.急性卒中的处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993,1-26,28-66.    
  作者单位:425023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大庆坪乡据江寺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4-08-30) (编辑黄 杰) 

作者: 唐志荣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