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4期经验交流

注重临床工作中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许多临床医师一看到ALT升高,就想到病毒性肝炎,其实,临床上有许多药物均可引起肝细胞损害,笔者遇此病例30例,其中服用中草药5例,抗生素15例,降糖药5例,其它药物5例,这些病例中,皮肤黄染4例,恶心,呕吐20例,低热,乏力6例,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引......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许多临床医师一看到ALT升高,就想到病毒性肝炎,其实,临床上有许多药物均可引起肝细胞损害,笔者遇此病例30例,其中服用中草药5例,抗生素15例,降糖药5例,其它药物5例,这些病例中,皮肤黄染4例,恶心,呕吐20例,低热,乏力6例,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肝坏死,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患者有明确的应用药物历史,症状多在用药后2~3周出现。临床可表现为:(1)一般症状:出现乏力,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痛;(2)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胀等;(3)胆汁淤滞:可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严重的可出现肝坏死,肝昏迷。(4)血ALT,胆红素明显升高,(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6)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可出现凝血机制障碍,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方面:(1)药物的直接损害:药物可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使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可与胆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膜的流动性,使肝窦及毛细胆管转运体受损 [1]  ;抑制肝窦Na + -K + ATP酶,减少肝细胞对胆盐的摄取,造成淤胆 [1]  。(2)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肝内特异性蛋白结合后可成为抗原;部分药物也可在药酶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形成抗原,诱发免疫应答,导致肝脏损害。

     治疗上,立即停用损害肝脏的药物,注意休息,给予低 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给予保肝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肝太乐等,因药物性肝病的机制除药物的直接损害外,还有过敏反应存在,对有明显胆汁淤滞现象的,如无使用激素禁忌证,可以短期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认为服用中草药非常安全,其实,中草药同样可引起肝细胞损害,这一点,值得临床医师及患者注意。曾有1例患者因低热,乏力1周来诊,查血尿常规,胸片均正常,询问用药史得知患者因不育症服用中草药已2月,于是查肝功,血ALT超过正常值10倍,遂立即停止使用中草药,给予保肝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遇ALT升高者,除考虑病毒性肝炎外,还应注意询问用药史,注重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为防止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可盲目胡乱吃药,医生在开处方时,应选择药物种类,尽量不用或少用肝毒性药物,因病情需要长期用药者应注意监测肝功。     

  参考文献

     1 闫明.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40. 

  作者单位:257200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09) (编辑青 山) 

作者: 金小涛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