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经验交流

芋梗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芋梗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蜂针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三项指标(肿胀周径、肛温、肿胀容积)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芋梗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具有显著作用。【关键词】芋梗蜂针过敏反应方差分析近年来,历史悠久的中医蜂针疗法逐渐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芋梗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按照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分析。

    结果  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蜂针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三项指标(肿胀周径、肛温、肿胀容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芋梗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芋梗 蜂针过敏反应 方差分析

    近年来,历史悠久的中医蜂针疗法逐渐在现代医疗保健中发挥出独特而神奇的作用。作为“简便廉便”的集针、药、灸三者于一身的复合型刺灸法,蜂针既给人体机械刺激,又以注入体内的蜂毒而具药理作用,引发局部潮红充血又起到温灸之功,在治疗风湿、类风湿、肩周炎、骨质增生、各类神经痛等多种疾病中起到显著疗效,不愧是中医宝库中的一绝。

    但是由于存在蜂针过敏人群,蜂针疗法产生的以过敏为主的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亦不容忽视。而西药治疗蜂针过敏多用肾上腺素、息斯敏和地塞米松等易产生副作用的药品,故我们查阅了大量中医典籍和咨询专业人士后,围绕《中药外用治疗蜂针过敏反应的研究》这个题目,从上百种中草药中选出青苔、芋梗、蜂尸液、雄黄、蜂蜜、牛奶、童便7种具有治疗蜂螯作用的药物,用扑尔敏作西药对照组,进行动物实验,实验较为成功。其中芋梗一药,疗效最好,颇具代表性,故选择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成年健康雌性小白鼠16只,体重18~22g,NIH纯种品系,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实验室提供;中华蜜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科提供。
 
    1.1.2 药物 芋梗。

    1.1.3 仪器 江苏无锡工具量具厂出品的锡工牌游标卡尺(批号:苏02830123);广东中山泛豪电子有限公司出品的哈利电子体温计(标准号:Q/19ZSPH01-2001);自制的容积测量计。

    1.2 方法

    1.2.1 造模 将1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分别为芋梗组和实验对照组。每天上午固定在每只小鼠右后肢足三里处行一针蜂针刺灸,连续3天,使局部过敏反应,即局部肿胀、体温升高等体征达到较理想程度。用游标卡尺测肿胀处腿部直径、电子体温计测直肠温度和容积测量计测右后肢肿胀容积3项指标,记录测量数据。

    1.2.2 正式试验 试验设计为重复测量试验。每天上午在每只小鼠右后肢足三里处行一针蜂针刺灸后,再用芋梗绞汁在患处涂擦,实验对照组则不用药;下午用游标卡尺测肿胀处腿部直径、电子体温计测直肠温度和容积测量计测右后肿胀容积3项指标,记录测量数据。重复上述方法8天。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3项指标均数的差异性,以观察芋梗治疗的效果。
    测量时由同一人员进行操作,以尽量减少由于操作尺度的把握不同而产生的误差。

    2 结果

    2.1 造模后数据分析 由于实验设计的性质为重复测量实验,即对同一受试对象的3个观察指标进行连续观测,而考虑到蜂针过敏反应即使不施加干预也会随时间推移产生自然变化,故必须设立平行对照。

    设造模后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肿胀直径、直肠温度、肿胀容积的t值分别为t 1 、t 2 、t 3 。用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i 算得t=0.8038,t 2 =0.1223,t 3 =0,t界值t 0.05/2.14 =2.145,t 1 、t 2 、t 3 、<t 0.05/2.14 ,P>0.05,按α=0.05水准,接受H 0 两组总体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实验对照组可以作为芋梗组的平行对照,进行对比以评价芋梗组的变化。

    2.2 实验结果分析

    2.2.1 按照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1] ,对两组实验结果均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全部实验结果由3项指标,每项有128个数据构成,每项指标的数据按处理分组(芋梗组,实验对照组)和测量时间8天分为G=2×8=16个小组,每组有r=8个数据。列方差分析表计算得结果见表1~3。

     表1 肿胀直径方差分析(表略)

     表2 直肠温度方差分析(表略)
       
     从上述3表中可以看出:(1)对于肿胀直径、直肠温度、肿胀容积3项指标,芋梗作为药物处理因素均具有显著作用,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测量时间推移体现的差异只在肛温一项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肛温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它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无法说明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自然变化会影响到药物作用的显现。(3)对于肿胀直径、直肠温度,芋梗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各P值见表1~3。

     2.2.2 两组3项指标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 见表4。

    表4 芋梗组与实验对照组3项指标的均数 (表略)
   
   
      由于造模后两组3项指标来自的总体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将实施蜂针而不加药物干预的实验对照组作为芋梗组的平行对照。经过上述对两组均数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的比较,合并参看表4可知,芋梗     组对3项指标的改进,即肿胀程度的减小和肛温的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了芋梗对蜂针局部过敏反应具有消肿、降温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芋梗,首见于宋代寇宗撰写的《本草衍义》卷十八,芋条载“以梗擦蜂螯处,愈” [2] 。《本草纲目》载芋之叶茎“气味辛冷滑,无毒”,主治可“傅蛇虫咬”,梗擦蜂螫尤良 [3]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之九亦云用“芋茎擦之,即愈” [4] 。

    查《中药大辞典》芋梗异名芋荷杆、芋茎等,是被子植物类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芋的叶柄 [5] 。芋,拉丁名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或C.antiquorum var.esculenta(L.),或Arum esculenta L.;植物名与药材名都是芋 [6] 。芋梗的功用主治可治肿毒:(1)《本草衍义》“擦蜂螫处”,(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消肿”;其用法为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5] 。

    芋梗作用显著,能消肿、降温,且无毒,取用简易方便,是治疗蜂针过敏反应安全有效的药物。本实验只对本药物外用治疗蜂针局部过敏反应作用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了验证,对其药理和临床实用各方面的意义则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如果得到证实,相信会对蜂针过敏反应的治疗大有裨益。

    (致谢:本文得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李万瑶、吴依娜老师的精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徐勇勇.医学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3:65.2 宋·寇宗撰.本草衍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35.

    3 明·李时珍编纂.刘衡如,刘山永校注.(新校注本).本草纲目,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24.

    4 朝鲜·许浚,原著.高光震,等校释.东医宝鉴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1.

    5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 834.

    6 谢宗万,余友岑.全国中草药名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5-1006.

    作者单位: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作者: 陈 涛 李文静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