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临床医学

257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我院儿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8年全部住院新生儿753例中257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信息科的病案管理处。目的想了解我市早产的高危因素、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及临床转归,为预防早产及提高人口素质提供帮助。1临床资料与分析1。1对象我院儿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住早产......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系统回顾了我院儿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8年全部住院新生儿753例中257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信息科的病案管理处。目的想了解我市早产的高危因素、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及临床转归,为预防早产及提高人口素质提供帮助。

    1 临床资料与分析

    1.1 对象 我院儿科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住早产儿257例,男214例,女43例,男∶女近5∶1。来自各乡镇、农村的占96.1%,市内居民3.9%,且父母均为企业工人。胎龄≤30周者64例,≤33周者91例,≤35周者57例,>35周者39例,6例胎龄不详。出生体重<1.5kg者48例,≤2kg者144例,<2.5kg者38例,≥2.5kg者27例。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早产儿中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见,分别占60.3%(155/257)和89.5%(230/257),低体重儿中极低体重儿占18.9%(48/25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概念参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所谓早产儿指胎龄<37周者,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2.5kg者,极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1.5kg者。

    1.2 早产原因与分析 257例早产儿中,不明原因者74例占28.8%(74/257),单因素者72例占28.0%(72/257),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者占43.2%(111/257),其中单因素中依次排列为:多胎妊娠占19.5%(50/257),前置胎盘占9.73%(25/257),社会经济地位低占9.3%(24/257),母亲患病占7.4%(19/257),曾经早产占6.2%(16/257),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14例占5.4%(14/257),其它的少见因素包括胎儿先天异常2例,发育迟缓1例、母亲高龄1例。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市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5个方面,其中以母亲因素、多胎妊娠及胎盘、胎膜因素突出,在这些因素中,社会经济原因可能是这诸多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加强。

    1.3 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与转归

    1.3.1 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 257例早产儿中无并发症者38例占14.8%(38/257)。有1个或2个以上甚至多个并发症者达263例次。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62例占24.1%(62/25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或)脑出血105例占40.9%(105/257),新生儿硬肿症44例占17.1%(44/257),胃肠功能障碍占4.3%(11/25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3.9%(10/257),新生儿持续胎儿循环占0.8%(2/257)。

    1.3.2 转归 临床转归257例早产儿中治愈69例,好转100例,总有效率占65.8%(169/257),放弃55例,死亡33例,无效率占34.2%(88/257),占全部住院新生儿的11.7%(88/753)。

    1.3.3 早产儿年度分布 见表1。

    表1 1996年1月~2002年12月早产儿情况分布表 (略)
   
    从表1可以看出,我市早产儿病例数有增加之势。

    2 结论与讨论
   
    纵观全文不难看出,我市早产现象有增加之势,与国内文献报道类似,且早产儿中以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多见。早产的高危因素中,母亲因素占主导(母亲因素包括母亲劳累、患病、母亲年龄、曾经早产、流产等),胎儿因素(包括双胎儿及胎儿异常)及胎盘、胎膜因素也不能忽视。且早产原因素中以多因素综合所致为主,尤其应该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地位低在早产高危因素中的地位,其极有可能是上述多因素中的根本因素。早产的单因素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多胎妊娠、前置胎盘、社会经济地位低、母亲患病、曾经早产,这些与国外资料基本相符。从事过新生儿临床工作的同道都清楚,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胎龄≤33周者)、低出生体重儿其器官功能均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出现多种临床问题及后遗症,如前面提到的脑病问题、呼吸暂停、呼吸窘迫以及营养问题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他们的生命健康,很多患儿就是抢救成活,也将面临着后遗症问题,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我们的人口素质,所以如何预防早产,就成了摆在我市产儿科医生、妇幼保健人员面前的严重课题。为了预防早产,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妇幼保健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对母儿健康进行预测和监护,尤其是加强孕期保健,对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大力宣传、普及围产医学知识。保健机构及时筛查早产高危人群,一旦发现早产征象,而且不可避免早产时,产、儿科之间应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对这些早产儿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同时产儿科医务人员也要加强围产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预防早产,正确处理早产问题。

    (编辑日 强)

    作者单位:330800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作者: 丁柒伶 罗小荣 刘浩然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