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临床医学

房颤血栓栓塞危险性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评估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心房颤动(FA)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超声心电图常检查发现左房血栓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马长生[1]等对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采取有效手段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从而区分高危人群以指导抗凝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心房颤动(FA)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超声心电图常检查发现左房血栓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马长生 [1] 等对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采取有效手段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从而区分高危人群以指导抗凝治疗。近年来,血栓分子标志物以其敏感性高、检测方法简单灵活、费用少的特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逐渐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危险性的评估。

    1 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分类

    1.1 D-二聚体 D-二聚体就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的纤维蛋白所形成的特异产物。因此,血浆D-二聚体升高既表示凝血酶增加,也表示继发性纤溶酶形成。张菲裴等 [2] 研究3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和房颤栓塞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阳性组及超声心动图确定的栓塞高危人群中(左心耳低流速组)显著升高。有作者认为,既然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同D-二聚的升高很可能表明已形成了不易辨认的血栓。

    1.2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 TAT是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和抗凝血酶Ⅲ的精氨酸,残基以酯键相连的产物。而且复合物的半衰期较长(10~30min),故可以通过TAT测定作为血液中凝血酶生成的标志。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的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SEC),是一个反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因子。Soncini等 [3] 在对32例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LASEC阳性组的TAT水平明显高于LASEC阴性组。说明左心耳功能的损害导致了血流的淤滞,从而引起了血液的凝固性增高。

    1.3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VWF是由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储存并分泌的多聚体糖蛋白。正常时血浆VWF含量不多,当内皮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增多,故可认为是内皮组织损伤的分子标志物。王华等 [4] 研究了36例房颤患者和19例正常人血浆VWF、FG浓度和左心房内径的关系,结果显示AF患者血浆VWF、FG升高,左房内径增大。与正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VWF水平超过正常水平150%的AF患者FG更高,左心房内径更大,与VWF水平不超过正常水平150%的AF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1.4 P-选择素(P-SeL) P-SeL又称GMP-140,是分子量为140000的跨膜糖蛋白,存在于静止血小板a颗粒及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ce小体中。张菲斐 [2] 等测定了34例非瓣膜AF患者和30例窦性心律心脏病患者的血浆P-SeL水平,发现NVAF患者血浆P-Se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nway等则报告SP-SeL与慢性AF患者发生脑卒中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P-SeL用于评估AF栓塞危险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血栓分子标志物对AF栓塞危险性的价值评估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仅仅研究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血栓栓塞是AF最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很好地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但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不良反应及监测问题使临床上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评估栓塞危险性的高低,从而权衡抗凝治疗的利弊。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价LA及LAA功能以及LA内血流状态,已成为检测AF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一个十分有用手段。但同时发现,TEE有可能遗漏直径在2cm以下的血栓且不易辨认新形成的血栓,因此从全身凝血活动增强角度探讨AF栓塞机制已十分必要。实验证实,在二类瓣狭窄并LVAF的患者中LA血栓阳性的患者血浆TAT明显升高,且升高的水平与LA栓子重量呈正相关,栓子≥2g的患者TAT水平皆高于4ng/ml。以上表明,检测血栓分子标子物已成评估AF栓塞危险性的重要手段。如果将TEE评估手段与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结合起来,可减少对AF栓塞危险性的评估误差,在指导抗凝治疗、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减少抗凝治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周玉杰,马煜,等.北京地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65-167.

    2 张菲斐,沈玉祥,袁建军,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凝血指标评估非风湿性房颤、栓塞危险性的临床研究.河南医学研究,2000,9(1):40-43.

    3 Soncini M,Casazza F,Mattioli R,et al.Hypercoagulabilit yand chronic a frial Fibrillation;the role of mar kers of thrombin genera tion.Miner Va Med,1997,88:504-505.

    4 王华,杨杰孚,刘芳.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02,34:413-417.

    (编辑日 强)

    作者单位: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

作者: 张利壁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