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临床医学

内板代外板V-Y成形术治疗隐匿型阴茎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自1999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包皮内板代替部分包皮外板,并利用阴茎根部、阴囊及耻骨部皮肤“V”形切开“Y”形缝合手术,治疗隐匿型阴茎6例,术后随访1~2年,效果较为满意。6例均为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发现阴茎短小,1岁后更为明显。体检:患儿身体发育及智力均正常,全身尤其是耻骨部皮下脂肪堆积较厚,5例除阴茎短小......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9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包皮内板代替部分包皮外板,并利用阴茎根部、阴囊及耻骨部皮肤“V”形切开“Y”形缝合手术,治疗隐匿型阴茎6例,术后随访1~2年,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年龄3~13岁。6例均为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发现阴茎短小,1岁后更为明显。体检:患儿身体发育及智力均正常,全身尤其是耻骨部皮下脂肪堆积较厚,5例除阴茎短小外无其他畸形;1例伴双侧隐睾,睾丸发育不良。阴茎外观均呈一稍下垂的皮管,长约0.6~0.8cm,根部直径0.7~1.0cm,外口表现为包茎。在此可扪到埋于阴茎部皮下的阴茎海绵体,大小及硬度均正常。用力挤压周围皮肤,可将阴茎挤压向前突出,但不进入皮管内,包皮不能翻转,松手后阴茎又回缩皮下。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阴茎包皮内外交界处环行切开,将包皮内、外板分离。包皮外板背侧正中纵行切开,切开长度以阴茎能从中拉出为宜。切开阴茎周围狭窄环及粘连组织使阴茎充分游离,将阴茎从皮下组织中拉出。包皮外板缩短并在纵行切开处出现“∧”形缺损。将包皮内板以外口处为起点对称阴茎背侧正中线向上剪一“V”形皮瓣,剪开长度至龟头膨大处,以包皮内板能翻转于冠状沟上为宜,皮瓣大小与包皮外板“∧”形缺损相等。将包皮内板翻转于冠状沟上,修剪包皮内板皮缘及“V”形皮瓣,使“V”形皮瓣能嵌入包皮外板“∧”形缺损并与之缝合,包皮内外板间断缝合。在耻骨部皮肤上以阴茎根部为起点,对称阴茎背侧中线向上“V”形切开,长度2.0~3.0cm,将“V”形皮瓣及切口边缘稍加分离,切口边缘皮下组织缝扎在耻骨结节上,根据阴茎皮肤缺损程度,修剪“V”形皮瓣,“Y”形缝合耻骨部“V”形切口。同样方法,在阴囊部皮肤以阴茎根部为起点向下对称阴茎腹侧中线“∧”形切开,长度2.0~3.0cm。皮下组织缝扎在耻骨结节上。倒“Y”形缝合“∧”形阴囊切口。伴双侧隐睾1例同时行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术中留置尿管,术后7天拔除。

   1.3 结果 本组6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无坏死,术后情况基本与包皮环切术相同。系带处包皮内板轻度水肿,10~12天后自行消退。为加快水肿吸收,术后第3天开始用短波红光局部照射,每天2次,每次20min,术后1周水肿可基本消退。7天拆线,拔尿管后排尿正常。随访1~2年,阴茎无回缩,外形美观。阴茎萎软时长度2.5~2.8cm,勃起时长度3.2~3.5cm。勃起时阴茎皮肤松弛,无勃起受限及痛性勃起。

   2 讨论

   隐匿型阴茎主要是因附着阴茎体皮肤的不足、耻骨部脂肪过多及狭窄环的牵拉,以致阴茎皮肤与耻骨部皮肤无明显界线,阴茎隐匿于耻骨部的皮肤中,不能外露,常并存包茎及尿道上裂。易被误诊为小阴茎,实则阴茎本身并不短小,扪诊即可察觉。倘若不能有效解除阴茎的束缚,势必防碍阴茎的正常发育。手术治疗应包括切开狭窄环、矫正阴茎皮肤不足、防止术后阴茎回缩三个方面。该术式保留全部包皮外板,并利用部分包皮内板,以补充阴茎皮肤。由于包皮外板外口狭小,阴茎不能从中拉出,因此在背侧正中纵行切开扩大外口。阴茎拉出皮下组织后,包皮外板缩短不足,纵行切开处出现分离缺损。利用包皮内板外口处包皮剪一“V”形皮瓣,以修补包皮外板缺损处,同时包皮内板剪开时剩余部分翻转于冠状沟上后,可补充部分包皮外板,充分利用包皮延长阴茎皮肤。阴茎根部做“V”形切口“Y”形缝合目的:(1)将皮下组织缝扎后牵拉周围皮肤固定阴茎;(2)缝扎处皮下组织向后牵拉使阴茎皮肤与耻骨部皮肤有明显界线,同时使耻骨部脂肪层相对变薄;(3)“Y”形缝合后阴茎皮肤延长,进一步矫正阴茎皮肤不足,使阴茎皮肤覆盖充分。我们采用此术式较好地解决了术后阴茎回缩和阴茎皮肤不足的问题。术中选用阴茎周围皮肤修复及矫正阴茎皮肤不足,术后皮缘血运丰富,不出现皮肤坏死。手术损伤小,方法简单。术后切口愈合好,矫正后阴茎外形近于正常,阴茎皮肤覆盖充分,阴茎无回缩,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325604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黄云权 南鼎臣王宁等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