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1期临床医学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20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四氮唑蓝(NBT)定量法测定新生儿红细胞G-6-PD活性。男女患者G-6-PD活性、黄疸程度和血红蛋白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结论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的发病可以由感染、氧化性药物、缺氧等因素诱发,也可以没有任何诱因,男女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用四氮唑蓝(NBT)定量法测定新生儿红细胞G-6-PD活性。 结果  男女发病率有一定差异,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患者G-6-PD活性、黄疸程度和血红蛋白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的发病可以由感染、氧化性药物、缺氧等因素诱发,也可以没有任何诱因,男女患者在G-6-PD活性、病情程度上没有差异。
      
  【关键词】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黄疸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是引起新生儿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甚至死亡。本文总结了1994年7月~2003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红细胞G-6-PD缺陷症新生儿病例共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G-6-PD缺陷症共20例,分别来自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诊断标准:新生儿红细胞G-6-PD活性<11.7U。20例均为足月适龄儿,汉族人,来自四川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其中,男18例,女12例;1例有家族史,2例有萘接触史,有窒息史者1例,合并ABO溶血者3例,伴室缺1例,单纯母乳喂养者10例,2例接受过输血治疗。最初诊断为ABO溶血症者12例、母乳性黄疸8例、生理性黄疸6例。黄疸出现时间平均2.05天,≤1天8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新生儿黄疸,且经检测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2] ,黄疸出现时间最早11h,最晚24天。伴有核黄疸表现12例(33%),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1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μmol/L3例,342~256.5μmol/L3例,<256.5μmol/L4例。20例中,中度贫血10例,重度贫血5例,轻度贫血5例。1例为24天出现黄疸和面色苍白,追问病史发现其母有食蚕豆史,且为母乳喂养;另1例18天因面色苍白,院外反复输血无效而转入本院。病程中符合ABO溶血病6例,合并新生儿肺炎5例,合并新生儿窒息2例,合并新生儿败血症2例。
   
  1.3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给予积极退黄治疗,入蓝光箱,输白蛋白,碱化血液,贫血严重者输血。换血治疗8例,其中5例伴ABO溶血病,所有患儿均好转或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3天。出院后2周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其中11例异常;血常规检测有贫血者6例。
   
  1.4 方法 用四氮唑蓝(NBT)定量法测定G-6-PD活性。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值为≥11.7U。

  1.5 统计学方法 t检验

  2 结果
    
  2.1 G-6-PD活性 50例患者红细胞G-6-PD活性均值6.9±3.0U,男6.5±3.5U,女7.4±2.0U,经t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均值153.5±34.0g/L,男160.0±34.8g/L,女141.3±29.9g/L,经t检验,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145g/L者共19例,男10例,女9例。5例接受过输血治疗。
   
  3 讨论
    
  3.1 G-6-PD缺陷的机制 G-6-PD是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代谢所需关键酶之一,G-6-PD缺陷使还原型辅酶Ⅱ生成障碍,削弱了红细胞的抗氧化体系,即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过氧化氢酶(CAT)清除氧化性物质的能力,红细胞在内外源氧化性物质的攻击下破坏溶血。G-6-PD基因突变是G-6-PD缺陷的本质,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发病多 [1] 。
   
  3.2 G-6-PD缺陷症临床表现特点 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占较大比例。在新生儿时期,其严重性在于由此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G-6-PD缺陷症在婴幼儿期表现为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等。而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溶血,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引起永久性智力低下或死亡。本组资料均引起新生儿溶血病,通常于出生后2~4天出现,可无任何诱发因素,或仅轻微感染,或接触氧化性药物(自身服药或经母乳)、缺氧、代谢障碍(低血糖、酸中毒)等诱发下发生溶血 [3] 。在本研究中患儿有诱发因素:感染、窒息缺氧、ABO溶血病及间接接触氧化剂,1例患儿为24天出现黄疸和面色苍白,追问病史发现其母有食蚕豆史,且为母乳喂养。杨晓泉最近报道的广西民族医院调查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9:1 [2] 。李孟春在研究中发现未查出G-6-PD缺陷的新生儿中,女性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男婴,可能这部分女婴中有G-6-PD缺陷的杂合子未查出,随着杂合子筛出率的提高,G-6-PD缺陷女婴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4] 。本组20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符合该病的遗传学规律。G-6-PD活性均值为6.9U,男6.5U,女7.4U,男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也没有差异,这从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值可以看出,两者比较差异都没有显著性。提示在发病机制上男女可能没有差异。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黄疸的发生可以由感染、氧化性药物、缺氧等因素诱发,也可以没有任何诱因。董国庆等1996年报道的203例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中,有诱发因素者仅占30% [4] 。本组病例同样是绝大多数患者没有诱因,其中1例有家族史,2例有萘接触史,1例有窒息史,母乳喂养者31例。虽然母乳喂养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但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能成为G-6-PD缺陷发生溶血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的非糖基化对溶血的作用可能在于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AGES对机体是一种异物,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后者介导单核-巨噬系统对红细胞的清除 [5] 。这种作用发生在网状内皮细胞,可造成大规模红细胞破坏,是G-6-PD缺陷患儿发生慢性溶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黄疸常发生于出生后2~4天,偶有发生于出生后24h内或延至第2周出现,为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可有可无,其轻重程度不等且与黄疸不平行,严重者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本文结果显示黄疸出现时间,平均2.05天。24h内出现黄疸的8例,临床上酷似免疫性溶血病,很容易误诊。本组入院时误诊为ABO溶血症12例,合并ABO溶血者3例。可见,早期出现黄疸的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与ABO溶血症不易鉴别,提示对24h内出现黄疸的病例临床上不能满足于免疫性溶血病的诊断,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陷症黄疸也可早至生后24h内发生。本组病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绝大多数患者血清胆红素值超过生理黄疸峰值,也有少部分患者因黄疸轻而误诊为生理性黄疸。20例均为间接胆红素血症,与该病发病机制是一致的。20例中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无疑与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3.
   
  2 杨晓泉,叶晓明.58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3,18(4):204-205.
   
  3 李孟春.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所致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医学文选,2000,19(4):32-33.
   
  4 董国庆,江雯.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203例分析.中国优生优育杂志,1996,4(4):48-49.
   
  5 程正江,田兴亚,李家林,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红细胞非糖基化改变.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0):537-538.

  *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04Y79)
   
  作者单位:516000广东惠州,惠东县人民医院内科(Δ 检验科)

作者: 张建军余进胜汤惠君等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