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经验交流

经股动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栓塞22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科采用经股动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栓塞取得满意疗效,现将1999年7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患者报道如下。左下肢16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2临床特点突发下肢疼痛,肿胀,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肤色青紫等。3诊断标准除上述临床特点外,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脉冲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全......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采用经股动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栓塞取得满意疗效,现将1999年7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7例;年龄30~50岁7例,51~65岁14例,70岁1例。左下肢16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病因明确者5例,其中妊娠1例,腹部手术2例;不明原因者17例。
   
  1.2 临床特点 突发下肢疼痛,肿胀,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肤色青紫等。
   
  1.3 诊断标准 除上述临床特点外,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脉冲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全部患者均观察到管腔狭窄,闭塞及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和静脉扩张的间接征象,多普勒检测到异常血流信号,近心端血流缓慢或消失。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及出血倾向性疾病。
   
  2.1 治疗方案 入院后即给予阿司匹林0.15~0.3g口服,尿激酶100~150万u(可按体重及身体状况给药,约2万u/kg)+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经股动脉30~50min内滴入,溶栓前后监测凝血时间(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溶栓后当CT及PT在正常对照值2倍左右即可给予肝素7500u皮下注射,每隔12h1次,连用3~5天,在肝素抗凝期间使CT及PT值保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2倍。此后,阿司匹林0.1g,1次/d,长期服用,以防再次栓塞,治疗2周内绝对卧床,以防发生肺栓塞 [1] 。
   
  2.2 给药途径 经患肢腹股沟下动脉插管给药,双侧患者可选择症状较重一侧插管给药,方法较简单,可留置动脉鞘管,以备再次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给药。
    
  3 结果
    
  本组患者经2~4周的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具体标准如下。
   
  3.1 治疗前后对患肢定点测量周径,治疗前较健侧周径增粗2~6cm,平均3.8cm,治疗后22例患者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与健侧基本相同,周径差均小于1cm。
   
  3.2 治疗前后影像观察比较 治疗后二维—脉冲彩色多普勒检查,12例血管壁光滑,血流通畅,彩色血流未见异常,5例有少量附壁血栓,血流通畅,彩色血流未见异常,4例有较大附壁血栓,管腔狭窄,彩色血流束变窄,但再通处管径均大于血管径的40%,1例未通,但皮下代偿血管明显增宽。本组患者栓塞再通率达96%。
    
  4 讨论
    
  下肢静脉栓塞不仅会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导致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色素沉着以致经久不愈的靴区溃疡,并可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早期正确的治疗,不仅使栓塞的血管再通,且使肺栓塞的危险率大大降低。我科采用大剂量尿激酶经股动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到达栓塞部位溶栓,且药物剂量大,栓塞部位药物浓度高,使短期形成的血栓很快溶解,同时在阿司匹林、肝素的配合使用下,大大提高了栓塞血管的再通率,降低了再次栓塞的危险性。溶栓以发病3天内者疗效最佳,发病时间越长疗效越差。此外,我科把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治疗前后的一种必要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扩大了对疗效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汪忠镐,王仕华.肺栓塞(7)下肢静脉疾病与肺栓塞.中国循环杂志,1999,14(2):
    
  作者单位:744000甘肃平凉,甘肃平凉武警医院内一科

作者: 胡启 张龙生 才让草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