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4期

重症肝炎3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重症肝炎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凶险,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将1994~2004年收治的重症肝炎35例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2004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肝炎35例,年龄2~52岁,平均31岁。...

点击显示 收起

  重症肝炎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凶险,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将1994~2004年收治的重症肝炎35例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2004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肝炎35例,年龄2~52岁,平均31岁。男:女之比为3.5:1,<14岁4例,25~45岁26例,占74.2%,>50岁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1.2 病原学检查方法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山东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提供。检测了甲型肝炎抗体IgM、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丙型肝炎抗体、丁型肝炎抗体IgM、戊型肝炎抗体IgM。

  2 临床分析
    
  2.1 主要症状和体征 35例中乏力、纳差各20例(57.1%),恶心呕吐22例(62.8%),腹胀15例(22.8%),腹痛9例(25.7%),黄疸35例(100%),出血倾向11例(31.4%),腹水征15例(42.9%)。

    2.2 并发症 肝性脑病25例(71.4%),消化道出血20例(57.1%),严重感染者11例(31.4%),自发性腹膜炎10例(28.6%),肝肾综合征3例(8.6%),电解质紊乱3例(8.6%)。其中慢性重症肝炎出现肝性脑病18例,占所有肝性脑病的72%(18/25),亚急性重症肝炎出现肝性脑病4例,占16%,急性重症肝炎出现肝性脑病4例,占16%。

    2.3 预后 35例中死亡25例,病死率71.4%,死于消化道出血11例(31.4%)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5例,死于肝性脑病者7例(20%),肝肾综合征2例(5.7%),2例病人死于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2例病人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肾综合征,1例病人因同时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死亡。

    2.4 病原学资料 急性重症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1例,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1例,由乙型、戊型混合感染引起2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2例,由乙型、丁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引起2例;慢性重症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23例,由乙型、丙型肝炎混合感染引起4例。

  3 讨论
    
  重型肝炎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凶险、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报告其病死率高达60%~80%。至今尚无特效疗法,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抓好综合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存活率。本组存活病例均就诊较早,诊断较早,且治疗积极;而死亡病例多因就诊较晚,虽经积极治疗,肝功仍进行性衰竭。
     
  本组资料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重型肝炎最主要病因,35例中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者34例,占97.1%。本组资料亦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是我国重型肝炎的主体,本组慢性重型肝炎27例,占77.1%。35例中8例为乙型肝炎病毒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是病情加重、复杂的原因之一。

    我国重型肝炎以HBV感染居多,因此,开展乙型肝炎免疫接种和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预防重型肝炎的重要决策。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早期采用拉米呋定抗病毒治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重型肝炎,特别是慢性重型肝炎造成肝脏大块或亚大块坏死,除免疫病理损伤外,内毒素血症继发肝内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的环节。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运至肝脏,由肝脏清除,肝受损时不能有效的清除内毒素,内毒素进入体循环,激活了肝内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三烯、血栓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活化因子(APF)等,导致肝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肝内微循环障碍,造成肝细胞缺血缺氧,肝细胞大量坏死。我们应用中药大黄口服或灌肠以清除肠道内毒素,同时应用前列腺素E 1 抑制TNF的活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组织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生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跨肠黏膜电位差,保护肠黏膜完整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升高,阻止肠腔中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大黄还可显著降低休克动物血液和组织中磷脂酶A2、APF、TNF、白介素、髓过氧化物酶等活性,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改善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大黄通过排毒泻下作用可减轻肠原性内毒素血症,从而减轻肝损伤。前列腺素E 1 可提高肝细胞内cAMP水平而抑制磷酸酯酶对肝细胞的破坏,可抑制内毒素诱导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从而保护肝细胞;尚可通过蛋白激酶系统,解除核内组蛋白对DNA合成的阻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可拮抗血栓素,扩张小血管,改善肝肾循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自发性腹膜炎与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肝炎的主要并发症。本组出现腹水病人有15例,对14例腹水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0.5×10 9 /L,中性粒细胞>0.5或白细胞>0.3×10 9 /L,中性粒细胞>0.25,均应按自发性腹膜炎治疗;对白细胞>0.3×10 9 /L,结合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亦应诊断为自发性腹膜炎,及时给予抗炎治疗。本组消化道出血有20例占57.1%,其主要原因为凝血因子减少、应激性溃疡、门脉高压及食管胃黏膜病变。早期预防性应用药物治疗可减少此并发症。

    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重症肝炎另一主要死亡原因,本组分别有10例和4例,其关键仍是积极预防,早期治疗。

    重型肝炎病人并发症多见,往往一种并发症出现后,常触发其它并发症发生,互为因果,产生连锁反应,成为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本组直接死于肝性脑病者7例占20%,死于消化道出血者占11例占31.4%,肝肾综合征2例占5.7%。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合计占死亡病例的72%(18/25),预防这两类并发症对提高重症肝炎病人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27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5例临床发病过程酷似暴发性肝功能衰竭,3~5天即出现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4例慢重肝病人临床突出表现为高度黄疸、腹水且持续时间长达4~6个月。此外本组35例病人26例发病前有过度疲劳、过度饮酒或精神创伤,3例因其他疾病饮用中药药酒,其发病后症状均较重,预后较差。应劝告肝炎病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减少重症肝炎的发生。

  作者单位:834009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医院

  (编辑:卉 梅)

作者: 米敬轩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