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6期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口服中药加中西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2治疗方法口服中药以健脾补肾、利湿消导为主,方用自拟参苓止泄汤,药物组成: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20g,白扁豆20g,鸡内金10g,焦三仙各15g,车前子20g(包),木香10g,炙甘草5g。灌肠药用:中药:黄柏、黄芩、苍......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口服中药加中西药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7例,女39例,年龄24~70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4年。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临床症状:均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泻史,每日3~5次,大便稀溏或带粘液脓血,或与便秘交替出现,伴有腹胀腹痛、神疲乏力、消瘦等症状。均经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而确诊。

    1.2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以健脾补肾、利湿消导为主,方用自拟参苓止泄汤,药物组成: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20g,白扁豆20g,鸡内金10g,焦三仙各15g,车前子20g(包),木香10g,炙甘草5g。随症加减:腹泻清稀样便加补骨脂10g,煨豆蔻10g,炮姜炭6g,芡实10g;大便带脓血加地榆炭15g,赤芍15g,炒银花15g,葛根15g;便秘加槟榔15g,厚朴10g,肉苁蓉20g。灌肠药用:中药:黄柏、黄芩、苍术、五倍子、车前子,粉碎成末待用。云南白药、锡类散待用。西药庆大霉素针、地塞米松针待用。取中药粉30g,锡类散、云南白药各20g,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搅匀,于每晚睡前,一次性导管缓缓放入肛门内,保留8h,15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106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痊愈52例,其余治疗2个疗程,痊愈23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疗难等特点,西医认为其病因与感染、遗传、精神、酶学说、免疫因素等有关,中医责之于脾肾阳虚、脏腑功能减退、运化输布功能失司所致。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营养物质不能输布于全身四肢则消瘦乏力,水湿不能运化流于肠道而成泄泻。肾主水液司二便,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或泻或便秘。若水湿不化日久又可生热,湿热蕴结大肠,血络受伤可见脓血便。因本病迁延日久,病情复杂,故治疗时应根据腹泻、便秘、脓血便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但大法以健脾补肾、利湿消导为主。灌肠中药燥湿清热,涩肠止泄,配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利于消除肠道炎症,使之达到理气止痛、收敛止血、清除湿热邪毒之目的。中西药物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汤药,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对肠黏膜既无刺激又无疼痛,使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及溃疡、出血通过药物直接吸收而恢复正常。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商丘,商丘市中心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张雪亭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