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7期

三重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遗尿是小儿的一种顽疾,国外研究表明小儿遗尿症对其心理影响特别严重。早在19世纪初,英国医学界便开始对这种疾病的病理研究,50年代又开始对遗传和基因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由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一些家庭对小儿遗尿症认识不够,而且也缺少经过医学组织认证的系统治疗手段,导致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病程长且难愈。笔......

点击显示 收起

    遗尿是小儿的一种顽疾,国外研究表明小儿遗尿症对其心理影响特别严重。早在19世纪初,英国医学界便开始对这种疾病的病理研究,50年代又开始对遗传和基因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由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一些家庭对小儿遗尿症认识不够,而且也缺少经过医学组织认证的系统治疗手段,导致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病程长且难愈。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内治法、外治法和食疗方法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经过筛选,拟定内服温肾止遗汤、肚脐外敷五龙散、食用益智仁猪脬汤三重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3月~2004年3月小儿遗尿症病例71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儿科学》[1]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男女比为2.42:1。年龄3~7岁27例,8~12岁11例,13岁以上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男女比为2.33:1。年龄3~7岁20例,8~12岁8例,13岁以上2例。两组病程均为最短的半年,最长的11年。证见小便清长,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记忆力减退或智力较差,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等表现。辨证属肾气不固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1)中药内服,自拟方温肾止遗散:益智仁15g,补骨脂10g, 五味子3g, 山药12g,  伏神12g,  桑螵蛸6g,  生牡蛎12g,   金樱子10g,  石菖蒲10g,  炙麻黄3g, 每日1剂,水煎浓缩至80ml,分2~4次服,7天为1个疗程。(2)外治法:五龙散敷脐,方组:五味子12g,龙骨3g, 二药共为细末,混合均匀,以醋调成糊状,摊在白布上,约6cm×6cm每晚睡前贴在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7天为1个疗程。  (3)食疗法:益智仁猪脬汤:鲜猪脬1具,益智仁10g,荔枝肉20g,小茴香5g,  黑豆20g, 食盐适量,加水800ml砂锅炖至熟烂,约200ml左右,去药渣,喝汤食猪脬。根据年龄1~3天1剂,痊愈为止。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综合性治疗措施。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夜间无遗尿,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治疗30天遗尿次数明显减少,偶有遗尿,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30天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比较  (略)

  3  讨论

  遗尿是小儿的一种顽疾,国外研究表明小儿遗尿症对其心理影响特别严重,在国外很早就已引起医学界重视,国际上近年来多采用去氨加压素类药物,增加抗利尿激素水平以减少尿量,同时配合行为矫正手段包括夜间叫醒、控制睡前引水量等以及心理治疗,来克服这种顽疾。在我国由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一些家庭对小儿遗尿症认识不够,而且也缺少经过医学组织认证的系统治疗手段,导致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病程长且难愈。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内治法、外治法和食疗方法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经过筛选,拟定内服温肾止遗汤、肚脐外敷五龙散、食用猪脬汤三重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温肾止遗散”中益智仁、补骨脂温肾缩尿,暖膀胱、温化下焦之寒气;五味子敛肺气,益气安神;山药、茯神健脾益肺;金樱子、生牡蛎、桑螵蛸固精缩尿; 石菖蒲、炙麻黄开心窍、利肺气,共奏温肾阳,暖膀胱,止遗尿之效。现代研究认为,温补肾阳药物(益智仁、补骨脂、桑螵蛸),对于骶管缺损区脑脊液和血液供应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伴有脊柱隐裂的遗尿患儿能取得一定疗效。另外,麻黄的宣发温煦之力,使肺气得宣,膀胱得固,则遗尿可止。此即《景岳全书·遗溺》[2]所说:“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之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具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当患儿受到膀胱充盈刺激时容易自醒,或易被唤醒,可有效地避免遗尿的发生。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素问·至真要大论》[3]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清代陈复正从“小儿脏腑未充,则药物不能多受”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不少适合小儿的外治法,如小儿热敷、贴药等。外科宗师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因脐(神阙穴)的特除解剖结构和腧穴位置,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五龙散”敷脐治疗小儿遗尿,乃笔者多年的经验方,方中五味子收敛止遗;龙骨镇心安神,固涩止遗,二药外敷脐部,通过对神阙穴的刺激和腧穴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益智仁猪脬汤”是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和“以脏补脏”的理论制定的治疗遗尿的食疗方法。小儿脏俯娇嫩,形体未充,先天不足,需要食补。猪脬是血肉有情之品,“同气相求”以强化后天,补气升提,且作引经之药。方中益智仁、 荔枝肉、 小茴香、 黑豆有温肾固涩止遗尿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运用内外合治、以脏补脏,三重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可靠、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551700 贵州毕节,毕节地区药品检验所

  (编辑:若  木)

作者: 邹增平张弘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