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7期

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效果的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症。笔者对213例该类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找出影响抢救效果的主要因素,更加完善今后的抢救工作。1对象1990年1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过609例经实验室、B超、胃镜或钡餐等检查证实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现将其中213例伴上消化道出......

点击显示 收起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症。笔者对213例该类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找出影响抢救效果的主要因素,更加完善今后的抢救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990年1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过609例经实验室、B超、胃镜或钡餐等检查证实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现将其中213例伴上消化道出血,经过常规抢救(不包括胃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止血)的病例选作分析对象。

  1.2  分组  21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有157例经抢救存活出院(占73.71%,157/213),归到存活组。有56例抢救无效死亡(占26.29%,56/213)归到死亡组。将两组情况对比分析。

  1.3  年龄比较  存活组年龄27~57岁,平均55岁;死亡组年龄31~81岁,平均58岁。用U检验处理,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4  病情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比较  (略)
 
  2  抢救情况

  2.1  药物治疗  两组病例都常规静脉和(或)肌肉用过抑酸剂、止血剂、保肝药。有呕血的病例加用垂体后叶素或(和)善得定(每100ml液体加垂体后叶素或(和)善得定0.1mg,iv维持或每日2次)。根据情况选用心得安10mg 口服或胃管注入,2~3次/d。

  2.2  三腔管填塞  出血表现只有黑便的43例中,有2例使用过三腔管。出血表现为呕血的170例中,三腔管使用情况见表2。96例使用过三腔管的病例中,有34例(35.42%;34/96)是入院后出现呕血时,2h内安放三腔管的。有62例(64.58%;62/96)是用药物止血无效后,在1~12天内陆续安放三腔管的。

  表2  呕血病例是否使用三腔管止血存活率比较 略

  3  讨论

  本组病例分析可看出,患者的年龄、以往有无出血史、脾切除史,以及有无胸水和血小板计数<50×109/L等因素,对抢救存活率都无显著影响,而肝、肾功能异常,有无肝性脑病,腹水等因素,则对抢救存活率有高度显著性影响。因此,纠正肝、肾功能异常,治疗肝性脑病和腹水有助于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抢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仍以药物治疗和三腔管填塞为主要止血手段。肝硬化患者出血表现仅为黑便的,以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和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为主。这类病例药物治疗有满意疗效。肝硬化呕血、血便绝大多数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本组56例死亡病例中,呕血者占91.07%(51/56)。从死亡时间看,呕血者在第1~3天死亡率超过50%。因此,出血急性期及时止血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因经济原因,大部分未能足量、足时使用善得定,因此无法比较善得定与垂体后叶素使用后存活率的差异。有资料显示,抢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管填塞目前仍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经济有效的止血方法。但本组病例安三腔管和未安三腔管的抢救存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可能与大部分病例安放三腔管时间较晚有关。其因本组用三腔管治疗的这类病例中,有64.58%(62/96)是先用药物治疗无效后,才用散腔管填塞。所以,一旦出现出血及血便时及早安放三腔管可能有利于提高抢救存活率。

  总之,及时有效止血是抢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胃镜下套扎防止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方法,基层医院也能开展,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开展胃镜下套扎治疗,能提高抢救存活率。

  作者单位: 443002 湖北宜昌,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全国电力系统肝病防治中心

  (编辑:若  木)

作者: 姚亮王永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