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8期

脑膜瘤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脑膜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根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片阳性率为20%,CT和MRI均能全部发现病灶。良性脑膜瘤19例,恶性脑膜瘤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进一步认识脑膜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根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平片阳性率为20%,CT和MRI均能全部发现病灶。良性脑膜瘤19例,恶性脑膜瘤2例。结论   传统的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T和MRI检查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关键词】  脑膜瘤;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中年以上多见[1]。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非胶质细胞起源的肿瘤,可以发生在颅内有脑膜或脑膜细胞残余的任何部位,但其发生与蛛网膜颗粒密切相关。50%的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或附着于矢状窦,其他好发部位有外侧裂旁、蝶骨、鞍结节和鞍旁。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膜瘤在普通平片诊断的基础上,发展到CT和MR成为该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笔者搜集了1996~2004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并对平片、CT和MR的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5~62岁。其中以30~50岁多见,占60%。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及行走不稳等。全部病例均有术前平片、CT及MRI检查。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TEC3000型CT扫描机,扫描方法: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无间距扫描。同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Profile 0.2T永磁型磁共振,数据采集:矩阵256×256,使用常规头颅线圈,扫描方法:T1加权采用自旋回波(SE),TE和TR时间分别为25ms和400ms左右。T2加权像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E和TR时间分别为100ms和3000ms。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矢状、冠状和横断扫描。其中的15例进行了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马根维显。

  2  X表现

  (1)肿瘤部位:病灶区域血管压迹增多、增粗及钙化,本组21例中有2例[2]。(2)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脑膜瘤可引起局限性骨质改变,肿瘤区的骨质增生及破坏,本组21例中有5例。(3)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松果体钙斑移位提示为颅内占位,但并非脑膜瘤所特有。

  3  CT表现

  3.1   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  (1)

  肿瘤位于边缘,以宽基底与硬脑膜附着,肿瘤边界清楚,部分病例病灶区有钙化。(2) CT平扫脑膜瘤呈高密度,CT值可达60~80Hu,增强扫描有80%的肿瘤呈中等程度均匀强化。(3) 肿瘤附近颅骨常出现骨质增生及破坏,周边有低密度水肿区,并可见脑白质受压推移。

    3.2  脑膜瘤的非典型CT表现  (1)

  肿瘤呈低密度弥漫分布,边缘不规则,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或不强化。(2)肿瘤局部有囊变、坏死或瘢痕,有扁平状的,并伴有脂肪变性及出血改变。如肿瘤呈伪足影,侵犯或压迫脑组织,则多为恶变可能。21例中有2例。

  4  MRI表现

  4.1   肿瘤部位 

  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脑膜瘤8例,大脑镰脑膜瘤2例,鞍区脑膜瘤3例,蝶骨翼与中颅凹底脑膜瘤5例,后颅凹脑膜瘤3例。

  4.2  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3] 

  21例中有2例为恶性脑膜瘤,肿瘤向周边延伸并累及海绵窦侵犯翼腭窝3例,有1例鞍区斜坡骨质破坏,2例视交叉受压移位,4例颅骨有压迫性骨质改变,8例瘤周有水肿。

  4.3   肿瘤形态及大小 

  形态:椭圆形11例,圆形6例,不规则分叶状3例,扁平状1例。大小:1.5cm×2.0cm~5.0cm×6.0cm不等。

  4.4   肿瘤信号 

  21例中有13例呈等T1长T2,5例呈长T1长T2,3例呈混杂信号,长T1长T2中伴有等T1长T2或短T1长T2等异常信号。注入Gd-DTPA增强后瘤体信号均匀强化有16例,强化不均匀有5例。

  5  讨论

  本组21例脑膜瘤中普通放射对脑膜瘤的诊断仅能提供一些影像诊断依据,但不能明确定位及定性。脑膜瘤累及颅骨可引起骨质增生及破坏,平片明显优于MR,其整体观也优于CT。CT扫描对脑膜瘤的诊断不仅能发现更细小的病灶,对典型的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多大困难,但对少数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较为困难。而MRI对脑膜瘤的诊断弥补了CT检查的不足。通过多方位扫描反映T1、T2信号的异常,注入Gd-DTPA增强后病灶区信号的改变大多脑膜瘤的诊断多无困难。但少数非典型脑膜瘤由于信号多样复杂而缺乏特征性改变,因此非典型部位者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作者单位: 337000 江西萍乡,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黄  杰)

作者: 钟增友,肖志辉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