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9期

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总结了10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的病情观察和治疗经验,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熟悉病情,了解患者心理,采用中药治疗换瓣术后呃逆较传统的针灸、安眠、镇静和解痉药,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中药治疗换瓣术后呃逆疗效及安全性。结论: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经济方便,快捷,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总结了10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的病情观察和治疗经验,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熟悉病情,了解患者心理,采用中药治疗换瓣术后呃逆较传统的针灸、安眠、镇静和解痉药,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中药治疗换瓣术后呃逆疗效及安全性。结论: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经济方便,快捷,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安全方法。

    【关键词】  中药;治疗;换瓣术后呃逆;乌白汤
   
    手术后发生呃逆多为暂时性,大多数病人可自行停止,但有非常顽固、连续不断的呃逆,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对切口的愈合也极为不利,对风心病换瓣术后的病人就更加的危险。关于呃逆的处理,传统的方法有针灸治疗、压迫眶上神经或压迫眼球,也可给予安眠药、镇静药和解痉药,极个别病人需封闭膈神经后才能控制。笔者在1999年5月~2000年9月,收治了1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呃逆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37岁。其中二尖瓣替换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均在术后当天出现呃逆不止症状。

  1.2  治疗方法  用自拟方“乌白汤”,药用:乌药10g,钩藤6g,大白10g,木香10g,以金橘饼为引,用水二碗煎至一碗,每日1剂,分3次服用,或当茶饮。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没有改善为无效。

  1.4  结果  1剂而愈者7例,2剂而愈者3例,有效率100%。无不良反应

  2  典型病例

  例1:男,40岁,汉族,已婚,BVR术。主诉:反胃,心累气短2年。患者于2年前在劳累后感到心累气短,无咯血、双下肢水肿,因未重视,未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1999年6月患者感觉心累,气短有所加重,到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做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颤”,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平时服用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近几个月,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且少尿时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叩诊:双肺呈清音,未闻及湿罗音,心率80次/min,律不齐,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Ⅲ/Ⅳ 级收缩期杂音,于心尖处可闻及 Ⅱ~Ⅲ/ Ⅲ双期杂音。经辅助检查彩超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Ⅱ~Ⅲ 级。于8月30日行二尖瓣替换—27#术,主动脉瓣替换术—23#,于8月31日拔出气管插管,9月1日出现呃逆。先后请海口市人民医院专家会诊,曾服用茄片等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并请针灸医师治疗均未见减轻症状。故请笔者会诊,见病人呃逆不止,胸痛胸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弦,皆因久病气郁,术后体虚,病邪乘虚而入,致使肝气横逆,胃气不降而上冲,治宜顺气降逆止呃,方用乌药、槟榔、木香温散顺气降逆,钩藤清肝解郁,金橘饼为引引药入气分,以奏解郁理气降逆止呃的功效。服用上方二剂而愈。

  例2:男,37岁。主诉:劳累后胸痛20年,加重2年。患者于20年前因“风湿性关节炎”在海口医院就诊,治疗后自觉活动后胸痛,为胸前区闷痛,停止活动后好转,当时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治疗不详,当时无心慌,亦无胸闷头昏,无双下肢水肿。近来,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劳累后胸痛,并感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腰部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收入。诊:双肺呼吸音粗,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扪及细小震颤,有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部有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率80次/min,律不齐。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心功能Ⅱ级。于1999年12月26日手术。行二尖瓣置换术-25#,主动脉置换术-23#,术后第二天出现呃逆不止,用上方药一剂而愈。

  3  讨论

  呃逆一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忒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的病症。俗称“打呃”。《内经》称为“哕”,《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胃为气逆为哕”《灵枢·口问》篇说:“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混,真邪相干,气并相逆于胃,而胃腑不受,复出于胃,故呃逆也。”本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及体虚病后等原因,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常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膈肌痉挛。祖国医学认为:胃主纳,主降,以通降下行为顺。

  患者在心脏手术期间,体外循环中低温,胃肠道低灌注及胃肠黏膜氧供需平稳失调,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缺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膈肌引起痉挛,造成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而产生呃逆[3]。

  中医认为心脏病术后呃逆多是因久病体虚,寒邪趁虚而入致使胃气不畅,气逆上冲而为呃逆。方中所用药品皆为辛温,理气之品[2]。乌药入脾、肺、肾经是常用的温性行气药,长于治小腹气逆,能温散肝肾冷气,疏达腹部气逆,为君药。槟榔其性降,主下一切气,破胸中气,主五膈气,风冷气,降气破滞是它的特长。前人经验认为“性如铁石之降”,能把人体最高部位之滞气,降泻至极下之处。木香偏于行肠胃滞气,主入气分。《本草纲目》:“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泄肺气,疏肝气,和胃气。”调和诸气[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松弛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共为臣药。钩藤主入肝经,性凉味甘,清心热,熄肝风,可舒经活络,用以防止温性太过[1],现代医学认为其对兴奋中枢引起的活动增加有明显的镇静效应,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佐药。金橘饼辛,甘,温,理气解郁化痰,下气快膈。诸药合用,共起温经散寒,降气止呃的功效。

  关于呃逆的处理,传统的方法可首先试用针刺天突、鸠尾、内关及足三里等穴位,或压迫眶上神经或压迫眼球,有时可以奏效。也可给以安眠药、镇静药(氯丙嗪)和解痉药(东莨菪碱),极个别病人需封闭膈神经后才能控制。有学者报道采用牵舌法,病人取仰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全身放松,伸出舌头,操作者用湿毛巾或湿纱布包住病人舌头,双手握住向外牵拉,总有效率可达100%[4],采用此法操作时应注意牵拉力度不宜过大,一般以病人能够耐受为限,牵拉时间为5min。较之以上诸种方法,口服“乌白汤”具有服用方便、痛苦小,无副作用的优点。

  总之,采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呃逆,具有经济、方便、疗程短,患者依从性高,效果明显的特点, 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安全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简明中医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5;468.

  2  焦树得.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6-148.

  3  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6.

  4  周平波.牵舌法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42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12.

  作者单位:1 442000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2 442003 湖北武穴,武穴市中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雷美容刘英饶建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