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咽炎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及效果。方法治疗组106例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对照组73例服用乙酰螺旋霉素片和西替利嗪片。两组同时配合使用1%呋麻液点鼻,治疗组治愈率3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咽炎(小柴胡汤加味配合1%呋麻液)是较有效的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咽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及效果。方法  治疗组106例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对照组73例服用乙酰螺旋霉素片和西替利嗪片。两组同时配合使用1%呋麻液点鼻,治疗组治愈率37.7%,总有效率78.3%;对照组治愈率30.1%,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咽炎(小柴胡汤加味配合1%呋麻液)是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慢性鼻咽炎;小柴胡汤;变态反应;疗效

    慢性鼻咽炎属于五官科的常见病,病变主要为鼻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炎症。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多样,如鼻塞、痰多、口干、咽痛、头晕、头痛、吞咽不适等,同时又可引起鼻腔、鼻窦、内耳、泪管、咽喉各部位的并发症,所以明确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很有意义。目前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法的论述较少,笔者于2003年6月~2004年6月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慢性鼻咽炎病人1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3例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0~64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1年;治疗组106例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9~67岁,平均36岁,病程1.5个月~1年。两组资料大致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现代耳鼻喉科诊疗手册》[1]中有关慢性鼻咽炎的诊断标准:(1)自觉鼻咽部干燥、常漱嗓子或干咳,有异物感、干痒、痰多、头痛、鼻塞、眩晕等;(2)检查可见鼻咽黏膜充血、增厚,淋巴滤泡增生、腺样体增生,有黏液或脓痰覆盖。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1%呋麻液点鼻,每日3次,并服乙酰螺旋霉素片0.3g,每日3次,西替利嗪片10mɡ,每日1次,连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用1%呋麻液点鼻,每日3次,并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2g,人参5g,黄芩9g,甘草6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桔梗9g,花粉12g,牡蛎20g,每日1剂,煎服2次,并依据病情辨症加减。如口干、痰少、咽红,则去半夏、生姜,加青蒿、沙参。若肝郁火亢,眩晕耳鸣,咽痛梗阻,则去红枣、生姜,加川楝子、银花、丹皮。若脾虚痰盛,则去牡蛎、红枣,加陈皮、白扁豆、浙贝。连服14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鼻咽部干燥、干痒、异物感、痰多、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黏膜无充血、增厚,无淋巴滤泡增生,无黏液或脓痂覆盖,疗程结束随访3个月无反复。有效:以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黏膜充血、增厚减轻,淋巴滤泡减少,黏液和脓痂明显减少,随访3个月无反复。无效:以上症状无改变,鼻咽检查无改变。

  2.2  疗效  对照组治愈率为30.1%,总有效率为65.8%。治疗组治愈率为37.7%,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慢性鼻咽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笔者临床所见患者,大部分是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长期污浊空气刺激,或饮食不节致使痰热内生而引起。由于鼻咽部位置特殊,长期的鼻咽炎症可导致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堵塞、鼻泪管炎症、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及时治疗鼻咽炎就能避免这些并发症出现。

  使用1%呋麻液、乙酰螺旋霉素、西替利嗪片联合使用,能起到抗菌、抗过敏、减轻黏膜水肿,促进黏膜腺体分泌通畅的效果,从而使鼻咽炎消失或好转。但这种西药组合的治疗结果不令人满意,使用头孢拉啶、替硝唑,或环丙沙星等药代替,疗效也不能提高。估计主要原因是:慢性鼻咽炎病程较长,病变部位出现了较多较复杂的病理改变,包括一些变态反应,如T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聚积,或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沉积,淋巴组织增生,单纯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有时难以根本改变这些病变,而且久服会导致乏力、头晕、纳差等副作用。

  由于中药有扶正祛邪、免疫调节、多靶点治疗的特性,所以用于治疗慢性鼻咽炎有较明显的优点。

  鼻咽炎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原无论及,只是大略划归于“鼻渊”、“喉痹”之类。从解剖学上分析,鼻咽部位于鼻腔与口咽之间,位处肺胃交汇即半表半里之处,应归属少阳经[2];从症状分析,慢性鼻咽炎患者多有口苦、咽干、目眩、头晕、耳鸣、耳聋、耳闭阻、目赤、头痛等症状,也属于少阳经症[3];从病情分析,慢性鼻咽炎患者多呈现正气不足,邪毒滞留的症候,故选用小柴胡汤加味,对症施治。方中以柴胡微苦微寒以解表邪,以人参微甘微温补正气,正气足则外邪不得入,以黄芩苦寒清头目之火,以牡蛎咸寒软坚化结,平肝息风,以花粉甘寒清热润燥,排脓消肿,以生姜、半夏、桔梗之辛散佐柴胡,黄芩行气、化痰、祛风,以红枣、甘草和诸药之性,酌情加减,全方扶正祛邪,攻补兼顾,标本并治。实践证明,此方在清热排脓、益气生津、化痰散结、祛风通窍这几方面作用突出,对于慢性鼻咽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1%呋麻液点鼻配合治疗,可以增强通窍、消炎作用。
   
  近期药理研究认为,小柴胡汤不但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有激素样和非激素样抗炎作用,并可作用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因而适宜用于治疗慢性鼻咽炎。

  【参考文献】

  1  郭敏.现代耳鼻咽喉科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34.

  2  李培生.柯氏伤寒附翼笺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2.

  3  孙妩弋,魏伟.中药和天然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7:744.

  作者单位: 525011 广东茂名,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编辑:黄  杰)

作者: 连宇辉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