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9期

Richard滑动加压螺钉-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骨折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对老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学者倾向于早期积极手术治疗[1]。2000~2004年,我院对98例此类患者行Richard内固定术治疗,并且随访8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骨折前合并心、肺、肝、肾等疾病者58例(占有59。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前生活自理。...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骨折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对老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学者倾向于早期积极手术治疗[1]。2000~2004年,我院对98例此类患者行Richard内固定术治疗,并且随访8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65~81岁,平均71岁。按Evans分型,Ⅰ型13例,Ⅱ型11例,Ⅲ型32例,Ⅳ型28例,Ⅴ型14例。骨折前合并心、肺、肝、肾等疾病者58例(占有59.2%),其中心脏疾患13例,肺部疾患16例,糖尿病21例,肾功能不全8例。入院时间为伤后1h~3天,平均32h。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前生活自理。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Richard滑动加压螺钉-板治疗,术前均予围手术期处理,待合并疾病稳定达到手术要求。术中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在患者下肢无疼痛的情况下,双下肢固定在下肢牵引复位器上,闭合复位,包括牵引、内收、内旋等。摄床旁正、侧位片,在骨折复位良好,颈干角恢复正常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暴露股骨上段及大粗隆基底部。由大粗隆基底部下2.5cm沿股骨颈,向股骨头中心钻入导针,经术中摄股骨颈正、轴位X线片示导针位置准确后,以导针为中心,在股骨外侧皮质凿一圆形骨孔,大小以能植入钉板套筒为宜。再以导针为中心,沿导针方向用组合绞刀扩大骨道并攻丝(骨质疏松者不宜攻丝),依次旋入动力中空螺钉达股骨头面下约1cm,轻摇动力中空螺钉稳固后,再套上套筒铜板使其紧贴股骨干,并以加压螺钉固定于股骨干。术中尽量复位固定小粗隆,股骨内、后侧骨质缺损者常规植骨。

  1.3  结果  长期随诊87例,除1例术后因冠心病死亡,余均随诊12~2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2例严重髋内翻畸形,7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畸形,9例均为Ⅴ型骨折;3例髋关节外旋外展轻度受限(2例Ⅳ型,1例Ⅲ型,术后摄片示小粗隆复位欠佳,异位骨化)。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分优、良、差三个等级[2]。优:患肢无疼痛,生活自理,功能大致正常,本组80例,占91.95%。良:患肢轻微疼痛、外出用拐、生活基本自理,本组4例,占4.60%。差:患肢疼痛,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本组2例,占2.3%。死亡1例,占1.15%。

  2  讨论

  2.1  围手术期处理  该年龄段大多合并心、肝、肺、肾等疾患,故术前应该详细全面检查,对术前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对合并心、肝、肺、肾等疾患必须给予积极处理,必要时请内科协助进行相关治疗,并参与术中观察,对于患者术中的生命安全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至关重要。术前积极纠正合并疾病达到手术要求改善全身营养情况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术前的一时疏忽,可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医疗纠纷屡见不鲜的今天,更应引起重视。本组1例患者因术前冠心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术后3周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这是一个深痛的教训。

  2.2  滑动加压螺钉植入位置的选择  股骨矩由一层致密坚固的呈扇形骨小梁组成,呈放射状分布于股骨头颈至粗隆基底及股骨近端的后内侧。坚实的股骨矩是内固定的天然支柱[3]。如果将内固定物置于股骨颈横断面的中区或外上区,疏松的骨质难以承受髋关节的应力,易使内固定失效。术后康复过程中易出现滑钉、钉头刺穿股骨头面、股骨颈骨折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最终造成手术失败。由于股骨颈干角有很大不同,以及前倾角在骨折复位整复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确定这些角度需照X线片,始能决定打针方向[4]。在基层医院,虽受各种因素制约,但是床旁X线机是不可少的设备,这对于术中准确植入滑动加压螺钉非常重要。术中入针点位于大粗隆基底部下2.5cm处,稍偏股骨中后侧,对于粉碎骨折,该部位皮质一般完整,不影响入点[5]。X线片显示,钉正位片位于股骨头的下1/3,勿放在上1/3。侧位片显示钉位于股骨头颈的中心稍偏后。以此避开骨质的疏松区,使骨折的内固定坚强有效。正侧位片均显示钉头位于股骨头面下1cm为宜。以预防钉植入过深,在康复中,钉易穿出股骨头面,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植入过浅,降低内固定的稳定性。

  2.3  重视骨折复位及植骨  骨折良好的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也是骨折愈合及恢复良好功能的关键。本组病例均采用下肢牵引器闭合牵引复位,减少术中骨膜剥离,尽量减少骨质血供的破坏,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更好康复及减少伤口感染机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对老年患者尚不能掉以轻心,因该年龄段患者大多骨质疏松,骨折多成粉碎型骨折,股骨大粗隆的后侧壁严重爆裂、骨缺损变得空虚,以及小粗隆因肌肉牵张力移位明显,并且复位困难,造成内侧骨皮质不连续,股骨矩遭受严重破坏,骨块间不能有效加压,严重影响骨正常愈合,增大了髋内翻的发生几率,本组病例Ⅲ、Ⅳ、Ⅴ型骨折均给予植骨填塞,小转子复位,使内固定与骨折端、植骨块互相嵌接,共同分担剪应力,预防髋内翻的发生。但有部分学者提出小转子骨折不予复位,因其未参与股骨矩的构成,不影响功能[3],觉得值得商酌。

  2.4  本组病例中Ⅴ型骨折14例,其中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9例发生髋内翻畸形,其中2例发生严重髋内翻畸形,遗留肢体疼痛,行走困难。Ⅴ型骨折为逆转子间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经Richard内固定术后,在肢体康复训练中,骨折方向与Richard系统滑动加压方向一致,负重后钢板螺钉在骨折端所承受的剪应力过大,骨折近端易向外滑移,可能发生螺钉松动、股骨颈变短,而导致髋内翻畸形的发生,本组病例中Ⅴ型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几率为64.29%(由于病例较少,此概率不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因此,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Ⅴ型选择Richard内固定术式应慎重。据文献报道,此型骨折选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效果较好[6]。

  2.5  术后功能康复期处理  早期应进行无痛性关节功能锻炼,负重时间的早晚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骨质疏松、骨折类型及稳定性、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要求患者过早去拐负重训练。

  【参考文献】

  1  董纪远,李国仁,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76-479.

  2  胡广.创伤骨科诊治失误与对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9.

  3  彭海洲,刘明礼,蔡嘉欣,等.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106例疗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2:132-135.

  4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39.

  5  李兴林.35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四川医学,2003,2:162-163.

  6  潘晓华,肖德明,林博文,等.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7:785-789.

  作者单位: 635400 四川平昌,平昌县人民医院

  (编辑:黄  杰)

作者: 王冲王浩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