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0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常见的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因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而按“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又效果欠佳,久治不愈。而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现将本院近年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做一临床分析,总结如......

点击显示 收起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常见的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因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而按“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又效果欠佳,久治不愈。而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现将本院近年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做一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全部来自哮喘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最小的为7个月,最大的为12岁,其中7个月~1岁9例,~3岁14例,~7岁15例,~12岁9例,病程:1~7个月。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为反复咳嗽,运动后加重,以晨起夜间为甚,久治不愈,双肺呼吸音粗糙。具体不同临床表现见表1(有的临床表现交叉存在)。表1  47例具体不同临床表现及所占比例(略)

  1.3  辅助检查 

  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38例,轻度肺气肿1例,胸片正常8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6例(10.5~18.2)×109/L,嗜酸粒细胞增高30例(>0.35×109/L)。痰MP培养阳性47例。血清MP抗体IgM阳性47例。而47例抗结核抗体均为阴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试验PPD 47例均为阴性。

  1.4  诊断 

  参照1992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1]。

  1.5  治疗与结果 

  47例病人均:(1)给以必可酮或加喘乐宁吸入治疗,每次50~200μg,每日3次。(2)给以酮替酚每次0.5~1mg,每日2次,疗程2~4周。(3)阿奇霉素每次每公斤体重8~10mg,加入5%葡萄糖100~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输3天停4天,共反复用3次,多数患儿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5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个疗程后,全部症状消失,随访1年半,无1例复发。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微生物,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MP已成为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2]。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导并不多,从笔者近年诊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做一临床分析,可以看出:(1)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发病年龄上无明显差异。(2)按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症状控制的不满意,单纯的吸入治疗病人的依从性并不高,而考虑并通过相关检查证实是MP感染的,加用阿奇霉素后效果显著。

  总之,(1)非典型微生物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陈小友等研究显示哮喘发作期儿童MP感染率11%;曹兰芳等发现急性哮喘发作期儿童MP感染率25.7%,并认为MP感染后机体外周血CD4+CD45RO+T细胞升高以及CD4+CD45RA+/TCD4+CD45RO+T细胞平衡失调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3](2)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病理改变是以气道持续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是阿奇霉素在炎症组织中浓度维持时间长。而在炎症时机体的趋化作用和调理作用使白细胞、吞噬细胞趋向炎症组织部位,使炎症组织部位的浓度高。阿奇霉素有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在组织内和细胞内的浓度较高[4]。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6,31(4):222-224.

  2  曹玲,陈育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华儿科杂志,1996,34(1):67-69.

  3  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5):264.

  4  袁壮.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作者单位: 614000 四川乐山,乐山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司马丽,赵玉萍,彭晓康,彭宁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