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4期

某校学员训练伤分析及预防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学校学员训练伤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方法由参训学员回顾性填表和查阅医疗单位门诊日志的方法,进行统一登记分析。调查内容为训练伤的分布。结果2005年1月~7月,某校学员训练伤发生192例,发生率为1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学校学员训练伤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方法  由参训学员回顾性填表和查阅医疗单位门诊日志的方法,进行统一登记分析。调查内容为训练伤的分布。结果  2005年1月~7月,某校学员训练伤发生192例,发生率为18.8%,损伤发生人数最多的科目是战术训练。结论  在学习训练中应提高学员对训练伤防治的认识,重视不同类型学员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训练伤;原因;预防
  
  军事院校近年因反恐、反生化袭击等需要,军事训练强度的加大,新训练科目的增多,部队训练伤已成为部队常见伤病。为做好军事训练的保障工作,笔者对某学院2005年1~7月在校学员训练期间训练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某学校2005年1月~7月在校参训学员1021人,均为男性;年龄19~25岁,平均21.2岁。训练内容为战术、队列、武装越野、体能、射击、四百米障碍及工化防恐等训练科目。

  1.2  方法  由参训学员回顾性填表和查阅医疗单位门诊日志的方法,进行统一登记分析。调查内容为训练伤的分布和致伤因素。

  1.3  标准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由医师诊断,且因此伤导致停训1天以上者)。

  2  调查结果

  2.1  致伤种类、治疗  见表1。

  表1  192例训练伤原因、治疗情况(略)

  2.2  诊治情况  共发生训练伤192例次,发生率为18.8%。169名在校门诊部治疗,23名在医院住院确诊治疗,均治愈。

  3  讨论

  3.1  训练伤分布特征  (1)专业分布:训练伤发生率指挥专业类发生率略高于工化专业。新学员明显高于老学员。(2)时间分布:以开学后第1个月最高,占伤员总数的27.2%,此后呈下降趋势,学期末期再次上升。(3)致伤科目:以战术训练为最多,占36.3%,其次是武装越野和队列,分别占19.3%和12.5%。再次是四百米障碍、实弹射击。工化科目致烧烫伤3例,1例伤情相对较重。

  3.2  发生原因及分析  军事训练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软组织、骨及关节的运动性损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归纳为:(1) 缺乏安全教育或安全防护措施,心理紧张,体质较弱;(2)技术水平低,动作不熟练,不规范;(3)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不足;(4)训练不合理,运动量(局部负担)过大,违反训练规则,缺乏保护;(5)特殊专业存在相关危险性,如:工兵专业存在爆破造成的耳鸣、听力下降等震荡造成的病症;防化专业存在化学烧烫伤的危险性。其他致伤原因有器械、场地不良、粗心大意、训练纪律不严等。

  军事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在主客观因素不相宜的情况下易发生训练伤。训练伤的发生是个体因素、心理因素、训练强度、训练环境以及训练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既往体育锻炼史、体力劳动史、外伤史、抗疲劳耐性。心理因素通过心理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活动、运动,尤其通过直接影响军事训练的活动程序,动作的协调、控制;影响由军事训练所产生的内、外及心理社会环境应激反应强度、应对能力及适应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从事训练者的整个训练过程。特别是军校学员对军事方面训练相当严格,并与升学、毕业有着密切关联,使学员训练中心理压力大。部分地方考上的学员身体素质差,难以赶上训练进度常造成畏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忽视训练保护措施,造成不必要的训练伤。而新学员在技巧配合性强的科目(如战术科目)因配合不好出现损伤的现象尤为突出。

  4  预防

  根据以上资料,为预防学员训练伤的发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1  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教学部门在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时,结合新旧学员身体状况及训练科目自身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对体能不达标的学员不应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军训科目训练,训练期间新学员每天休息时间不应少于6h。在训练环境中解决好训练场地、设施、器械等问题,在训练管理中制定严密训练计划,搞好科学练兵,循序渐进,由易及难,强度逐渐增加,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对确实难以参训的“高危”个体进行组织调整等。提倡循环训练方法,在循环中体现渐进,克服单一动作、单一项目的长时间训练;训练中要控制节奏,掌握难度,逐渐加大运动量,同时注意体力与脑力相结合,可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4.2  加强训练中的心理咨询  卫生部门应加强学员特别是新学员在训练中的管理工作,加强卫生防伤知识的教育,落实卫生课制度,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应对人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和卫生教育,提高新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克服紧张畏惧心理。巡诊医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输导和咨询。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350007 福建福州,武警福州指挥学校门诊部


 

作者: 陈凯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