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推拿加拔火罐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加拔火罐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后加拔火罐及拔伸牵引左右摇摆30°复位。结论推拿加拔火罐及拔伸牵引左右摇摆复位法,见效快,无副作用。推拿治疗是21世纪的热点,即绿色治疗,且价格低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加拔火罐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后加拔火罐及拔伸牵引左右摇摆30°复位。结果  60例中最短的一次即缓解,最长的7次缓解,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  推拿加拔火罐及拔伸牵引左右摇摆复位法,见效快,无副作用。推拿治疗是21世纪的热点,即绿色治疗,且价格低廉。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推拿加拔罐;  安全有效;  临床观察

  颈椎病现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认识,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对颈椎病的症状认识大多停留在颈部酸痛、手指麻木等症状上,对颈椎病引起的心、肺、脑、五官科病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变不甚了解,使很多颈性相关病症常被误诊,误治。颈性眩晕常被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症等,使治疗的效果缓慢,甚至无效,患者的痛苦不能及时消除,且费用又增加。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该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7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5天,平均9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3年第2版《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

  (1)伏案工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前多有慢性颈痛史。

  (2)眩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状。

  (3)颈椎活动度减少,体检发现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等。

  (4)颈椎侧位X线摄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片可见钩突变尖锐,密度增高,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缩小。

  (5)CT扫描或MIR均可检查横突孔形态,大小,有无孔内骨赘以判定椎动脉横突孔段是否存在压迫因素,脑彩超(TCD)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眩晕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6)排除心血管疾病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及头部外伤后的眩晕或其他全身中毒、代谢、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1.3  治疗方法及原则  解痉止痛、活血通路、理筋整复。患者端坐、医者立于其后侧、一手扶其前额后仰5~10°,另一手沿颈部督脉、夹脊、足太阳、足少阳,共7条经络上自上而下、左右手轮换施以一指禅手法,来回5~6次。重点推、拔压痛点或筋结条索部位。再加用冬青油或凡士林,局部快速指擦桥弓透热为度。

  (2)患者俯卧位,医者以法为主,在T1~7上胸段,即斜方肌、菱形肌及肩胛骨上的大小圆肌10min。重点两大拇指同时用力指压颈根部和风池、太阳、百会、风府、肩井穴各半分钟,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此时颈肩背部痉挛的肌肉群得以缓解。

  (3)采用脊椎矫正法纠正颈椎及胸椎上段关节错位,颈椎可用拔伸摇摆法角度不要大于30°,以免角度过大反而加重眩晕。胸椎关节复位可用被动扩胸法即患者坐位双手搭颈,医者在后用膝盖顶住上段胸椎,两手拉住患者肘部向后缓慢用力,大多可听到关节复位声。或患者俯卧位,医者双手按住上段胸椎,反向用力同时下压左右各一次,往往都能听到复位声。

  (4)一般以10次为1个疗程,每天治疗,隔日拔罐,1~2个疗程即可,不超过3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眩晕消失,恢复发病前的劳动生活能力。好转:眩晕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颈部不适和轻度眩晕,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得到提高。无效:眩晕无明显好转,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2.2  治疗结果  通过1~2个疗程治疗,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2例,占70%,好转17例,占28.3%,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占98.3%。治愈的病人中以中青年为多,好转的病人中以老年人为多,1例因间歇性治疗故效果较差,易复发。一般2~3次即显效。

  3  讨论
             
  颈性眩晕在颈椎病分型中属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病人主诉以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及猝倒等为主,但意识清晰,往往与交感神经型伴发。究其病因主要有3个方面:(1)当颈椎、胸椎上段发生半脱位时,使颈动脉或植物神经节直接受压;(2)长期长时间伏案工作(写字、电脑、打麻将)肌肉、韧带过度牵拉而损伤,周围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性水肿而影响椎动脉造成血管痉挛,血流量下降,使椎-基底动脉供血量减少导致前庭缺血,该情况多见于中青年;(3)慢性退变造成肌肉退化、颈椎关节失稳和小关节骨赘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而产生炎性水肿影响椎动脉和植物神经节,椎动脉血流下降,脑供血不足产生眩晕。病因明确,治疗便迎刃而解,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推拿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推拿使紧张的肌肉放松,其血流量要比肌肉紧张时提高10倍,肌肉断面每1mm平方的毛细血管数由推拿前的31个增长到1400个,并影响到血流的再分配,通过椎动脉血流图证实,通过颈部推拿操作,可改善椎动脉血管通畅性,增加脑部血流灌注10%~20%。用矫正手法恢复患椎关节正常生理状态,从根本上解除了椎动脉和植物神经节的压迫等激惹因素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单位: 200090 上海,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推拿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胡克明周裕仓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