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X线特征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X线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药物敏感实验证实的111例耐多药肺结核临床X线表现,并设对照组(非耐药肺结核)47例比较的方法。结果观察组(84例)病变分布于5~6个肺野,与对照组(21例)相比,前者病变分布更广泛。观察组易出现上叶叶段性干酪渗出灶(15例),混合支播病灶(88例)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X线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药物敏感实验证实的111例耐多药肺结核临床X线表现,并设对照组(非耐药肺结核)47例比较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84例)病变分布于5~6个肺野,与对照组(21例)相比,前者病变分布更广泛。观察组易出现上叶叶段性干酪渗出灶(15例),混合支播病灶(88例)及合并毁损肺(11例),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多发空洞(79例),薄壁空洞(72例),空洞内液平(29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临床X线表现提示,耐多药肺结核病程一般较长,原始耐药病例相对较少,更趋向于对主要一线药物耐药;X线特点病变分布广泛,易出现上叶叶段性干酪渗出灶,混合支播病灶及合并毁损肺,空洞为双肺多发纤维薄壁空洞,空洞内易出现液平。

  【关键词】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放射摄影术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耐多药结核的增多。我国是疫情和耐多药率高的国家。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了本院1999~2002年期间耐多药肺结核111例,并设对照组(非耐药肺结核)比较,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X线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11例,其中男63例,女48例;年龄19~68岁,平均38岁。病程4天~20年,平均5.7年,病程1年以内的19例,占17%。抗痨时间在1月以内的13例,占11.7%,1年以上的63例,占56.7%。对照组47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39.5岁。病程1天~12年,平均1.6年,病程1年以内的34例,占72%。抗痨时间在1月以内的30例,占63.8%,抗痨1年以上的8例,占17%。

  1.2  临床检查  全部病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在人型结核杆菌药敏试验中,观察组21例耐2种药,38例耐3种药,33例耐4种药,15例耐5种药,4例耐6种药,其中同时耐INH、SM、RFP三种药的有72例,占64.9%;对照组无耐药病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位片,32例摄体层,1例摄CT片。

  2  结果

  观察组111例均为继发性肺结核;对照组继发性肺结核4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例。

  2.1  病灶部位和范围  见表1。表1  病灶部位和范围  (略)

  2.2  叶段性干酪渗出灶  观察组16例有叶段性干酪渗出灶,其中5例为2个肺叶同时出现。右上叶7例,1例为CT所见,左上叶8例,1例在治疗中出现,1例为CT所见,上叶共15例。右下叶4例,右中叶1例,左下叶1例。对照组,9例有叶段性干酪渗出灶,其中2例为2个肺叶同时出现。右上叶3例,左上叶2例,上叶共5例,右中叶2例,右下叶2例,左下叶2例。

  2.3  支气管播散灶  观察组有支气管播散灶102例,新鲜支播12例,陈旧支播2例,混合支播88例,其中以陈旧支播为主的4例,以新鲜支播为主的16例;对照组有支气管播散灶34例,新鲜支播20例,混合支播14例,其中以新鲜支播为主的3例。

  2.4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一侧毁损肺11例,全在左肺;并发肺叶(段)不张16例,右上7例,左上5例;支气管结核12例;支扩12例,上肺11例;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10例。对照组,并发肺叶不张3例,右上2例。

  2.5  空洞情况  观察组总计发现空洞107例,单发空洞26例(24%),多发空洞79例(73.8%),空洞多达10个,虫蚀状空洞8例(7.5%);空洞性质,纤维性空洞60例,纤维厚壁和纤维干酪性空洞35例,干酪和干酪厚壁空洞12例,虫蚀状空洞3例,新鲜空洞2例;总计发现空洞277个,空洞大小在1cm以内的有26个,1~3cm的199个,大于3cm的52个;空洞壁厚在3mm以内的有72例,3~5mm的8例,大于5mm的7例;空洞内有液平29例,有1个浅液平22例,2个浅液平5例,液平厚1cm者有1例,1例治疗半年后出现液平。对照组总计发现空洞31例,单发空洞14例,多发空洞12例,空洞多达6个,虫蚀状空洞6例;空洞性质,纤维性空洞6例,纤维厚壁和纤维干酪性空洞8例,干酪空洞8例,新鲜干酪及虫蚀状空洞3例,虫蚀状空洞1例;空洞大小在1cm以内的7个,1~3cm的29个,大于3cm的6个;空洞壁厚在3mm以内的有10例,3~5mm的4例,大于5mm的2例;空洞内有液平3例,1个浅液平2例,1个厚液平1例。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观察组病程1年以内的19例(17%),与对照组34例(7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5.17,P<0.05);观察组抗痨时间在1月以内的13例(11.7%),与对照组30例(63.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4.0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痨时间在1年以上的分别为63例(56.7%)和8例(17%),差异有显著性(χ2=22.08,P<0.05),说明MDR-TB病程一般较长,经反复抗痨,治疗费用昂贵,原始耐药病例相对较少[1]。MDR-TB已成为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阻滞了结核病控制的进展。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提高警惕,采取合理的化疗方案尽量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在人型结核杆菌药敏试验中,同时耐INH、SM、RFP三种药的有72例(64.9%),与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耐药性测定结果相符(耐药性高的前三种由高至低分别为INH、SM、RFP)[2],说明MDR-TB的发生更趋向于对主要一线药物耐药[2],是造成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使结核病迁延不愈,成为复发和传播的根源,临床医师应该重视分析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2  X线特征  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肺野有病变分别为110例和42例,差异有显著性(χ2=6.1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灶分布于5~6个肺野分别为84例(75.7%)和21例(44.6%),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4.23,P<0.05)。MDR-TB由于耐药菌的存在,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因此病灶分布广泛。人体直立时上肺肺尖动脉压较低,循环较差,而且肺尖通气不畅,局部肺组织的抵抗力较其他部位肺组织的抵抗力为低,故耐药菌更易在上肺肺尖部繁殖而发病。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叶段性干酪渗出灶分别为16例(14.4%)和9例(19%),差异无显著性(χ2=0.5,P>0.05);但叶段性干酪渗出灶出现于上叶分别为15例(93.7%)和5例(55.6%),差异有显著性(χ2=3.14,P<0.05)。叶段性干酪性肺炎X线表现为直径3cm以上的不均匀的致密阴影,边缘模糊,常见虫蚀状空洞,这种病变在机体抵抗力极差,对结核杆菌敏感性过高的患者中产生。由于上肺肺尖血流差,抵抗力低,耐药菌更易繁殖,使以渗出为主的病变迅速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干酪性肺炎。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混合性支播分别为88例(86.3%)和14例(41.2%),差异有显著性(χ2=8.1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以新鲜支播为主的混合支播分别为16例(18%和3例(21.4%),差异无显著性(χ2=0.1,P>0.05)。MDR-TB由于耐药杆菌长期缓慢地沿支气管逐渐向肺的下部播散,形成病理性质不同的支气管播散灶同时存在,X线上表现为边缘清楚和(或)模糊的颗粒状或斑片状影。

  观察组一侧毁损肺11例,全在左肺,对照组无毁损肺病例。MDR-TB因为耐药菌的存在,机体抵抗力差,部分病灶干酪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但左侧主支气管较右侧细长,且倾斜角度大,干酪样物质排出受阻几率相对增大,造成干酪物质排出吸收困难,经反复发作,病灶范围不断扩大,又因其血循环较正常亦差,化疗药物难以抵达病灶内发挥作用,最终形成无功能的毁损肺[3]。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肺叶不张分别为16例(14%)和3例(6.4%),差异无显著性(χ2=2.01,p>0.05), 观察组有并发支扩12例,上肺11例,由于耐药菌侵犯支气管,持久的支气管结核而产生扩张,或由于慢性肺结核的纤维收缩,支气管被牵拉而产生,且病变大多数位于上肺。观察组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10例,对照组无并发此病病例,因为MDR-TB病程长,肺组织广泛破坏及纤维化,使肺泡通气量不足而导致缺氧,使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长期持续的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负担过重出现肥大。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多发空洞分别为79例(73.8%)和12例(25.5%),差异有显著性(χ2=1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纤维性空洞分别为60例(54%)和6例(12.8%),差异有显著性(χ2=12.9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大小为1~3cm的空洞分别为199个(71.8%)和29个(69%),差异无显著性(χ2=0.1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有壁在3mm以内的空洞分别为72例(64.9%)和10例(21.3%),差异有显著性(χ2=4.8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空洞内有液平分别为29例(26.1%)和3例(6.3%),差异有显著性(χ2=4.1,P<0.05),见表2。X线表现一般为两肺多发纤维空洞,壁厚一般在3mm以内的空洞,周围有较广泛的纤维和新老不一病灶。MDR-TB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空洞附近的肺组织明显纤维化和胸膜增厚,空洞因牵拉难以闭合,故易形成多发空洞。空洞如果长期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洞内的干酪性物质溶解排出,仅留下外层的纤维及瘢痕组织,洞壁变薄,形成较为长存的慢性纤维空洞。MDR-TB由于病程较长,耐药菌易累及引流支气管导致引流不畅或继发感染,使空洞内形成液平[3]。表2  两组病例空洞情况比较  (略)  

   【参考文献】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3-7.

  2  刘宇红,姜广路,赵立平,等.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与评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32-35.

  3  杨钧,周新华,李曦,等. 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特点.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0-14.

  作者单位: 410013 湖南长沙,湖南省结核病医院放射科

   (编辑:汪  洋)

  

作者: 李小红,姚其能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