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α-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素、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性物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给继续接受治疗带来影响,做好α-干扰素毒副作用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耐受性具有积极作用。治疗方案:采用α-干扰素,剂型:包括α1b、α2b,每次剂量500万u或600万u,肌肉注射,首次10......

点击显示 收起

    α-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素、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性物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给继续接受治疗带来影响,做好α-干扰素毒副作用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耐受性具有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均为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科住院和专科门诊病例,其中男75例,女37例。年龄:16~50岁,平均30.5±6.7岁,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轻度型65例,中度型47例。治疗方案:采用α-干扰素,剂型:包括α1b、α2b,每次剂量500万u或600万u,肌肉注射,首次10~14天,每日注射1次,以后隔日1次,疗程3~24个月。

    1.2  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流感样症状112例(45.5%)、脱发26例(23.2%)、消瘦11例(9.9%)、焦虑失眠10例(8.9%)、皮疹2例(1.7%)、精神忧郁症1例(0.8%)、糖尿病1例(0.8%)。因特殊毒副作用终止治疗7例(6.3%),其中持续发热4例,精神忧郁症1例,糖尿病1例,白细胞减少1例。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  (1)熟悉病情、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注意禁忌证是患者能否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α-干扰素治疗应有明确的指征:即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处于免疫应答状态,肝功能ALT轻中度升高的炎性活动期患者。禁忌证: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小儿、老年、孕妇、肝硬化及SB高于正常值两倍、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等。(2)患者的心理准备,治疗前应向患者告知干扰素治疗的必要性,作用机制、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注射干扰素是必须的,出现副作用是必然的,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了解必要的家族史,尤其精神、内分泌病史,有相关家族史者慎用α-干扰素及密切观察。

    2.2  治疗中的护理  (1)心理准备,消除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及对疗效的担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早期发现及时防治,治疗初期主要观察及防治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等流感样症候。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主要观察情绪、睡眠、精神神经反应、饮食、血液系统的改变,尤其是特殊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如糖尿病、甲亢、精神异常等。(2)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应常规检测,必要时应进行相关自身免疫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早期可能出现ALT“反跳”现象,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加强护肝治疗,出现黄疸应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2.3  常见不良反应处理对策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初期,多为一过性和可逆性反应,轻者如发热、头痛、乏力不适、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等无需处理,如发生中等程度至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2.3.1  流感样症状  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本组病例发生率100%,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乏力不适、四肢关节酸痛,其机制可能是增加下丘脑前列腺B2(PGB2)的产生有关[1]。笔者采用睡前给药,用药前0.5~1h给消炎痛、扑尔息痛等解热镇痛药,保持充分的饮水等预防措施可减轻临床症状。体温一般在注射2~4h后上升,4~6h达到高峰,体温常在38℃~39℃,个别患者高峰时可达40℃左右,3~4h自行消退,轻者无需处理。高热体温持续不退患者必须观察体温,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次数,鼓励多饮水,防止虚脱。出汗多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可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口服、消炎痛栓纳肛[2]、复方氨基比林肌注等药物降温。肌注干扰素发热在治疗的第1~3天,应用1周后不再有发热或呈低热,仍有发热估计该患者无法耐受,应予停药。

    2.3.2  血液系统副作用  一般发生在用药后2周~2个月,主要表现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下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血小板生成素产生过程中转录后受阻或血小板阻塞毛细血管所致。故用药期间应1~2周检查血象,若白细胞轻度下降时,<3.0×109/L,不需停药,则应辅以利血生、鲨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缩短检查血象间隔时间。当白细胞低于2.0×109/L时应停药。当血小板≤50×109/L应减少药物剂量,≤30×109/L则应停药。在白细胞下降期间应防止受凉,注意饮食卫生,并保持口腔卫生、皮肤清洁,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各种护理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3.3  精神神经系统反应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激怒、情绪改变和抑郁等精神神经反应。本组病例,焦虑、失眠出现10例(8.9%),另1例患者,男,32岁,治疗4个月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性格改变,不爱言语、情绪郁闷、自卑,一度在消化科按“胃病”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后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未见异常。经精神专科确诊为精神忧郁症,停干扰素治疗,给予抗忧郁治疗2周消化道症状消失,3个月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该例患者教训:此患者平时性格内向,易多虑,使用干扰素并发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精神忧郁症,误诊为胃病。精神神经症状是干扰素治疗中毒副作用反应之一,发生率20%~30%,一般症状较轻,表现复杂,不易注意,应密切细致的观察。焦虑、失眠障碍给予心理辅导,适当应用安定后可以继续接受α-干扰素治疗,抑郁症状最为严重,甚至可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这可能是干扰素影响5-羟色胺代谢异常有关,可用5-羟色胺抑制剂帕罗西汀口服,20mg/d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生活、心理护理,以防意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对有严重忧郁症状则应停用α-干扰素。

    3  讨论

    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公认有效的药物,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大,患者心理负担重,尤其特殊的毒副作用往往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而中断治疗[3],导致治疗的失败:本组病例7例(6.3%)因故停药。做好α-干扰素治疗中副作用的护理对策,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临床护士应熟悉掌握α-干扰素药理作用、副作用及预防措施,以扎实的医药护理知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治疗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检查是必须的,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初期主要是流感样症候、消化道及疲乏、全身不适等副作用的防治和护理,一般副作用无需停药及处理,随着治疗的继续,出现血象改变和精神抑郁的不良反应,是减少药物剂量及终止治疗的重要原因。应加强观察,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毒副作用。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黄红艳.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2):11-12.

    2  刘晓蓉.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1998,4(4):8-9.

    3  成扬,邬祥惠.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不良反应.肝脏,1999,4(2):108-110.

      作者单位:201103 上海,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传染科

  (编辑:石  岚)

作者: 张卫红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