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泛发性固定性药疹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因反复双下肢出现紫红斑伴瘙痒3年,于2006年1月就诊。患者3年来双下肢反复出现紫红斑,可逐渐消退,但反复发作。追问病史,每次发作前均因感冒口服安乃近所致,紫红斑出现的范围逐渐增多,由双下肢扩散至臀部、双手背及口周,部分紫红斑中央有水疱,自觉瘙痒,停药后水疱逐渐消退,紫红斑颜色变淡,可遗留褐色色素沉着,......

点击显示 收起

  患者,女,52岁。因反复双下肢出现紫红斑伴瘙痒3年,于2006年1月就诊。患者3年来双下肢反复出现紫红斑,可逐渐消退,但反复发作。追问病史,每次发作前均因感冒口服安乃近所致,紫红斑出现的范围逐渐增多,由双下肢扩散至臀部、双手背及口周,部分紫红斑中央有水疱,自觉瘙痒,停药后水疱逐渐消退,紫红斑颜色变淡,可遗留褐色色素沉着,瘙痒缓解。病程中无发热、关节疼痛。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精神、饮食、睡眠可。既往无肝炎、结核等特殊病史,家族中无同类病史。

    体格检查:T 368℃,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周、臀部、四肢可见散在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压之不褪色,紫红斑中央可见水疱,并可见紫红斑遗留的褐色色素沉着,口腔外生殖器未见水疱、糜烂,溃疡(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正常。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浅表糜烂结痂,表皮棘细胞轻度细胞内水肿,基底细胞层色素增加,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色素失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见图2),结合临床,可符合固定性药疹。 诊断:固定性药疹。 治疗:停用致敏药物,口服咪唑斯汀,小剂量泼尼松、维生素C及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疹颜色变暗,水疱干涸,瘙痒缓解,遗留色素沉着斑。

    讨论:固定性药疹是较常见和独特的药疹。首次应用致敏药物时,皮肤常在1~2周内发生,再次应用时则一般在数天内发生。其可能为一种特殊的局限型迟发性变态反应,确切机制未明[1]。皮疹特点是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愈后留色素沉着,发作愈频则色素愈深。每次服用同样药物后则在同一部位发生,亦同时增加新的损害。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亦有广布全身者[2]。但泛发性皮疹者罕见。常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据国内统计主要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等三类药物。皮疹具有固定性和增多性,即再次发病时,原皮损的范围扩大,还可出现新的皮疹,其数目也可增多[3]。该患者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引起,且皮疹范围广泛、临床不多见。该病具有特征性,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医师应及早发现致敏药物,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再次服用致敏药物导致病情加重或皮疹泛发。

    (本文图片见封三)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 655000 云南曲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余妍欣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