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长期误诊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诊断为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造成长期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起病时似乎有一个较明确的接触过敏史,往后的慢性病程中部分陈旧性皮损湿疹化,演变为红褐色丘疹,但是该病例最主要的症状还是逐渐增多的色素性斑点。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作者单位:332600江西九江,九江市都昌皮肤病防治所(编辑:邓锋)......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8岁。15年前因穿一双新凉鞋出现足部瘙痒,随后在足背部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点,当时未加重视。以后经常发作,皮损逐年增多,群集成片,并逐渐向踝关节及小腿部扩展,中心部皮损转变为红褐色小丘疹。发作时轻中度瘙痒,新皮损不断发生,散在于陈旧皮损分布范围内或其边缘,呈辣椒粉样小点,偶呈鲜红色出血点。走长路、高温天气易发作、加重。曾到多个医院就诊,均按“湿疹、皮炎”治疗,用药后瘙痒症状可以缓解,新皮损颜色变淡成为淡褐色斑点,或者消退,但陈旧皮损变化不大。2005年9月20日,因病情再次发作,且双侧大腿部出现散在性皮损,特来我所诊治。体检:双足背、小腿伸侧,特别是踝关节周围,密集成群的针尖至芝麻样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丘疹,排列成片状或线状,但也有一些散在性皮损,偶有鲜红色斑点。膝关节以上大腿部少量散在分布的红色斑点。皮损压诊不退色。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无明显改变。诊断为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给予5%葡萄糖500ml×1瓶,地塞米松5mg×2支(3天后减为1支,维持2天后停用),654-2 5mg×2支,维生素C 500mg×10支和丹参注射液250ml×1瓶分二组每天静脉滴注。用药1周后复诊,不痒,新、旧皮损绝大部分消退,仅遗留极少数淡褐色小丘疹。

  2  讨论

  本病临床较少见,以成年男性为多,病因不明,有些学者认为是一种淋巴细胞围管性毛细血管炎[1],有些认为是由于淋巴细胞介导的红细胞外漏所致[2]。本病常无血液学改变,重力和静脉压升高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本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时可用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本例患者临床症状非常典型,采用了皮质激素和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满意。造成长期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起病时似乎有一个较明确的接触过敏史,往后的慢性病程中部分陈旧性皮损湿疹化,演变为红褐色丘疹,但是该病例最主要的症状还是逐渐增多的色素性斑点。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76.

  2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873.

  作者单位: 332600 江西九江,九江市都昌皮肤病防治所

  (编辑:邓  锋)

作者: 邵拓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