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对复发性脑出血危险因素的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3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间隔时间、用药情况等查找出血危险因素。结果经观察发现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舒张压的持续明显增高是促进脑出血复发的关键因素。结论脑出血的次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观察3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间隔时间、用药情况等查找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经观察发现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舒张压的持续明显增高是促进脑出血复发的关键因素。结论  脑出血的次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关键词】  复发性脑出血;危险因素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原发性脑出血的再次复发,临床表现比较严重,且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首次脑出血明显增高。近年来我科共收治复发性脑出血36例,现对复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作一小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36例均为住院患者,首次发病年龄30~59岁,平均53岁;血压在210~160mmHg/95~120mmHg。在36例中,第二次发病31例年龄36~72岁,平均57.6岁;第三次发病5例(为退休职工),年龄59~62。舒张压持续在110mmHg以上。本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1.25∶1,无性别差异。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并结合临床排除脑肿瘤、脑梗死后出血、脑外伤及血液病等疾病所致出血。36例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3例、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2例,伴有高脂血症10例。第二次脑出血距第一次脑出血时间为2个月~2年,有20例,2~5年,有8例,5年以上3例;第三次脑出血距第一次出血时间为6个月~2年,有3例,2年以上2例。复发性脑出血的主要诱因:情绪过度异常20例,劳累6例,用力排便5例,用力排尿2例,惊吓1例,不明原因2例。

    1.2  影像资料  第二次脑出血的31例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其中破入脑室4例),丘脑出血6例,颞顶叶出血2例。第三次脑出血的5例中,基底节区4例(其中1例破入脑室),额顶叶出血1例。36例中,同一部位出血5例,原出血灶同侧7例,原出血灶对侧24例,本次出血灶对侧有脑梗死灶者7例。基底节区出血量为30~40ml,脑叶出血量为10~15ml。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常规治疗:(1)降颅压,控制血压;(2)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全身支持疗法;(4)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5)加强护理。有5例72h内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手术指证:(1)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并了解手术的效果。(2)病情迅速恶化、深昏迷、双侧或单侧瞳孔扩大。(3)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4)出血部位位于皮质下、壳核、小脑半球。(5)出血量方面:大脑半球大于30ml、小脑大于10ml)。11例加用活血化瘀祛痰法,中药煎剂鼻饲选择病例的条件是:(1)发病在72h内;(2)年龄在70岁以下;(3)生命体征相对稳定;(4)出血量30~40ml;(5)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区。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好转14例,病情恶化出院2例,转院1例(此3例随访均死亡),死亡19例,住院死亡率52.8%。其中第二次脑出血死亡15例,其死亡率48.4%,第三次脑出血死亡4例,其死亡率80.0%,结果表明出血的次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3  讨论

    众所周知,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是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舒张压明显增高对首次脑出血影响大,对复发性脑出血的影响较首次更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复发率与舒张压的升高密切相关,舒张压明显增高是促进脑出血复发的关键因素[1],本组资料中,有30例患者在发现高血压后未系统控制血压,而且第一次脑出血后,也未系统控制血压。在36例患者中,第一个24h内均出现血压较平素明显增高的临床现象,并且死亡率与血压增高幅度呈正相关,与第二、第三24h血压持续增高幅度呈正相关。本组死亡的19例患者中,三个24h内血压增高幅度较平素持续大25%~40%,尤其是舒张压明显持续的升高。而在未死亡的14例患者中,第一个24h内血压增高幅度较平素大20%左右,通过药物控制,使72h内血压下降幅度不超过20%,此后的药物控制血压幅度呈递降趋势,并维持相对稳定,并接近于平素的血压状态或120/80mmHg。推测其机制可能是: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对轻、中度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不低于110mmHg,变化幅度为20%以内时,局部和全脑的自我调节机制可发挥作用,脑血流量不减少。当平均动脉压降至低于84mmHg时,下降变化幅度超过20%,脑血流量会减少,与大脑自我调节功能紊乱、局部代谢物质影响相关,进而促进病情恶化和死亡。

    在11例加用活血化瘀祛痰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每天血肿约平均吸收2ml以上,吸收速度较快,疗效较好,无1例死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祛痰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钙通道作用,不仅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肿吸收、降低颅内压、还能提高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2,3],所以配合中医活血化淤祛痰法治疗脑出血,有较好的效果。

    本组资料分析说明:慢性原发性高血压是急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消除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系统控制高血压,特别是控制舒张压对降低脑出血乃至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至关重要。长期的高血压使动脉硬化、脑血管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在各种诱因作用下,造成血管破裂出血。所以笔者认为对高血压的预防,早期的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昱.高血压脑出血再次出血的临床病理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28(9):1806-1809.

    2  王致道,戴舜玲,谢涓南,等.活血化瘀消瘀法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18例临床小结,福建中医药杂志,1992,23(5):2.

    3  高贤均.中草药钙通道阻滞的研究与发展.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7):447.

     作者单位: 034200 山西代县,代县人民医院

  (编辑:汪  洋)

作者: 周德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