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8期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就诊现状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就诊现状分析(pdf)【摘要】目的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对62例患者系统追踪观察,将首诊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转诊专科医院患者的诊断、治疗、费用进行对照比较。5%患者首诊于综合性医院,以后转诊专科医院。5%的患者首诊于专科医院,且从诊断准确率、疗程、疗效及费用上比较,首诊患者均......

点击显示 收起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就诊现状分析(pdf)

   【摘要】  目的  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  对62例患者系统追踪观察,将首诊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转诊专科医院患者的诊断、治疗、费用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85.5%患者首诊于综合性医院,以后转诊专科医院;14.5%的患者首诊于专科医院,且从诊断准确率、疗程、疗效及费用上比较,首诊患者均优于转诊患者。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日渐升高,就诊面临着多向性,盲从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首诊;转诊;抗焦虑剂;抗抑郁剂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躯体形式障碍归属神经症范畴。临床表现是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伴有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神经症。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存在[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半数以上患者常以这类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反复就医在综合医院门诊,虽然各种医学检查无阳性体征和医生的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虑。这种涉及各个系统的躯体慢性化病症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痛苦,使其常年辗转在各类医院寻求医学帮助。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使其不堪重负,同时由于综合性医院医生对本病识别不足,误诊误治也不在少数。以往相关资料中报道尚少见。现将我科3年来对门诊病例符合该病诊断的62例患者就诊现状、诊断及治疗情况的系统追踪做以下概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其症状、病程及严重程度标准均符合CCMD-3的躯体形式障碍,其中疑病障碍9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9例,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5例,躯体化障碍39例。均在躯体症状为第一主诉基础上,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及社会人际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病程持续,病情波动,女性高于男性,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疾病分类、诊断、病程、例数情况

    2  就诊情况

    62例中,85.5%的患者首诊在综合权威医院。由于综合医院医生对精神科疾病的识别率差,认识不足,加之患者掩饰否认心理症状,而一味强调躯体症状,从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只重视第一主诉,导致过多不必要的检查,无形地迎合了患者的求医心理,造成漏诊、误诊或误治,使之得不到预期效果,依旧承受着难以摆脱的痛苦,又得不到及时转诊和合理正确的诊治,严重影响慢性躯体症状的康复。因此,反复就医,重点某些仪器的检查,求医时心情迫切,表情痛苦,主要以体诉为主,并有心理症状与躯体化症状并发并存以及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隐匿”,而躯体症状“凸现”。1例女性患者因全身皮肤不可名状的疼痛丧失劳动能力。1例严重的间歇性心慌、疑虑濒死感,自述每次都被急诊抢救,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正常。然而这类患者很少有人第一次就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而是终日狂奔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即使在同一医院,也会一天看几个科别。对待每个医生,既抱着很大希望,又有一定的不信任,既往各种治疗达不到预期疗效,就更加重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恐慌和疑虑,所以发病时会不顾经济状况,借贷负债,自己要求不必要的甚至重复地检查。所有转诊专科医院的患者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拿着厚厚的检查报告单和多家医院的各种病历,在人力财力耗尽时抱着“试试看”、“最后一站”的心态。转诊专科医院与首诊专科医院患者治疗周末疗效,周末费用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一般资料统计(例数、疗效、费用)比较

    3  讨论

    (1)基于患者转诊专科医院的各种心态,接诊时要讲究技巧,对“试试看”和“最后一站”首先要肯定地告诉他“最后一站你走对了”。参照他院的检查报告单和病历,首先避免了重复检查的耗材费时,排除患者因躯体症状的种种诊断的顾虑,把说话权给患者,把时间放在倾听他的诉说病史上,用相关理论分析症状,设身处地体验他的感受,让其从心理上产生“这里和其他医院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不单靠检查报告单诊断或排除疾病,他就不会刻意去否定无意中暴露出的一定人格基础,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势利导,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

    (2)躯体形式障碍常见且难治,但若诊断准确,治疗及时,约85%以上患者会获得较好的疗效,恢复社会人际、家庭、行为方面的功能。目前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①心理治疗:合理解释症状产生的基础,耐心安慰症状对心理上造成的痛苦,鼓励战胜疾病信心,适度保证让其从心理上摆脱无能为力感。②合理使用抗焦虑、抗抑郁剂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足够剂量和全程治疗可消除症状,缩短病程,改善社会功能,药物选择一般SSRIs疗效优于TCA,安适剂辅助治疗也是必要的。

    (3)医学模式的改变,临床学科的相互渗透,使神经症患者就诊面临着多向性。加之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使神经症患者就诊存在着盲目性。虽然躯体形式障碍诊断的引进,拓宽了诊断思路,对过去某些疾病诊断过宽过滥情况有所限制和纠正(如神经衰弱)[2],但做出这些诊断时应持谨慎态度,严把诊断关,对反复仪器检查,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无相应体征和阳性辅助检查支持而就诊,按躯体疾病治疗无效,且病程长病情持续的特点,不以第一主诉所局限,应考虑本病诊断,对表现突出的躯体化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外,更要排除是否有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和其他神经症状障碍(如疑病症、焦虑症、惊恐障碍或强迫症)。减少误诊、漏诊,使这个群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王春芳.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答读者来信).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6):436.

    作者单位: 713200 陕西咸阳,咸阳市精神病专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李志孝,滕利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