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1期

试论西药中药化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试图应用中医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使中西药物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及剂型改革等方面逐步得到统一,加快中西医结合步伐,建立新医药体系,实现新医药学派,以便更好地为民族繁衍和人类健康服务。【关键词】西药。中药化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试图应用中医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使中西药物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及剂型改革等方面逐步得到统一,加快中西医结合步伐,建立新医药体系,实现新医药学派,以便更好地为民族繁衍和人类健康服务。

    【关键词】  西药;中药

     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

    1  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划分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十八世纪以前,是难于区分的,都可称作民间医药或民族医药。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西医药学,它是由于传入我国以后,相对于原来的中医药学而言的。西药,就是相对于我国的传统药物-中药而言的。

    这种按起源或地域来源划分中药和西药,在西药刚刚传入我国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随着我国药物科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我国不仅能制造和生产外国人最先制造和生产的药物,同时也研制和生产了很多我国首创的药物,这些药物再按地域来源划分,称之为西药,显然是不合适了。从中药本身来看,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也在起着一定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到底何为中药,何为西药呢?

    有的人将人工合成的药称作西药,而树皮、草、根等天然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并不确切,因为也有些中药是人工合成的。如雄黄、冰片等。有的将现代剂型如片剂、针剂等称作西药,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种区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也有散剂和类似汤剂的合剂等,同时现在有些中药也制成了针剂、片剂等现代剂型;有的将成分结构清楚的药物称作西药,成分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的某些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的成分结构也不完全清楚,而中药也有好多是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等。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

    2  西药中药化的内容

    总的来讲,就是使西药学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具备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所表示的药物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2.1  西药本身的中药特性  中药本身有其特有的药性。尽管对中药药性的范畴各家看法不一,便比较公认的应包括性味(即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归经和升降沉浮。这些内容是中医药学体系对中药本身性能的特殊表示方法。是中药本身所含化合物的功效规律表示,从而成为中医根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辨证论治观点选用药物的基本依据。而上述特性,到目前为止,是西药所不具备的内容。那么西药,尤其是单体化合物的西药,是否同样具备如上特性,应当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总结、归纳的内容。

    2.2  西药功用和主治的中药表示  中药的功用是针对机体的证而言的,如解表药和解表剂,是针对机体的表邪证而起治疗作用,即具解除表邪的功用。机体在大证下又分小证,如同是热证,则有胃热证、肺热证等,而针对小证又有相应功用的中药。至于主治,则是指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中药治疗效能,如知母可治肺咳骨蒸,黄柏可治阴虚亢热。中药的主治是在功用统帅下表示的治疗作用的具体化,例如黄连,功用是清心、燥脾湿、凉血、止泻、调胃厚肠等,主治热病泻痢、心烦、胸痞呕吐、消渴、痛肿疗毒、目疾目赤等。这些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药物功用和主治,目前西药尚不具备,应当研究。

    2.3  西药配伍使用规律的中药化研究  药物的配伍使用规律不论在中药学还是在西药学都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不同体系,各自规律又是不同的。中药在配伍使用时,最突出的是中药学精华之一的复方使用。中医在使用药物时按中医药学理论,根据机体状况进行辨证论治,依辨理、立法、组方、选药的程序,层层深入,步步具体化。在组方选药时,又按君、臣、佐、使的要求来处理;主次分方中药物由其内在的规律性构成一个整体,使处方的整体性与机体的整体性相对应,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西药以复方使用时,其方的整体性往往不如中药复方的整体性那么突出和严谨,通常是按每个西药的独立功效,针对机体的不同病症而应用相应药物,那么,西药在配合使用时是否也有一定的类似中药的复方组成规律呢?这也是西药中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配伍使用规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某些药物配合使用时使疗效或毒性有所变化,如中药的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以及十八反、十九畏,同时还有配伍禁忌。西药虽无七情、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但在配伍使用中的关系已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从生物活性考虑,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作用,称作具有协同作用,有的药物配合使用能减低药效或增强毒副作用,称作具有拮抗作用。有时从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考虑,如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增加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的则产生沉淀,不利吸收;有的配合使用使稳定性增强,有的则使化合物破坏等。西药在这方面的配合使用规律比中药研究深入,亦较准确。因此,在西药中药化时,可保留这方面的内容。

    2.4  西药制剂的中药化问题  西药制剂更确切地讲应称之为现代制剂。现代制剂的中药化,并不是要把现代制剂再改成中药的传统制剂,而是涉及制剂的有关问题,再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中药剂型选择是根据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而定的。如“丸者、缓也”、“汤者、荡也”,就是说,急性病或者是为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而选用汤剂,慢性病或者为使药物作用缓和、持久而选用丸剂。这只能说大体如此,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并非“荡也”;三物备急丸等,也并非“缓也”。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中药传统剂型相对于西药剂型少,适用范围也相对较窄,而近代发展起来的很多药物剂型,更能适合不同药物和临床使用要求,如注射剂,它往往起效更快,又便于昏迷状态病人使用。这些现代的药物剂型,已逐渐应用于中药制剂。但在中药中的应用也带来了好多新问题。例如中药的苦寒药,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能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这些在古代仅能制成口服制剂可理解,但如果将苦寒药制成注射剂,采取非胃肠道给药,是否还伤脾胃,就值得研究了。

    2.5  其他  (1)西药的颜色、质地、性状等表观特性是否也具中药的特性和功效? (2)毒性。西药往往有坚实的实验生物学基础,其毒性可以半数致死量、中毒剂量和具体毒副作用等表示,这比中药表示的具体、精确。(3)剂量。中药使用时,所用剂量要考虑多种因素。西药剂量往往从考虑浓度出发,而对机体状况及药物配伍制约考虑不够,所以,应从中医药理论对西药剂量进行研究。

    3  西药中药化的基础和基本研究方法

    西药中药化应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从而解决西药能不能中药化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西药能够中药化,不论西药还是中药,它们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决定着药物的性能和功效,而从这些组成分子的情况来看,不论西药和中药都有单体化合物和混合物,都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都有成分结构清楚和不清楚的,这就是西药和中药的物质同一性。既然中药具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示的特性和功效,那么,西药也应具备,西药和中药的作用对象都是人,用来防治人的疾病,这是西药中药化的生物活性基础,亦可称疗效一致性的基础。从中医讲,在现代的西药中药化研究中,互相协作,共同研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要围绕其临床疗效来进行。但科学发展到今天,不论中药和西药都积累了大量资料,因此可选用多种研究方法,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从根本上讲,是由其临床作用归纳出来的,作为西药,一般都已经过较充分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积累了关于功能、主治、适应证、毒副作用、禁忌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因此,将这些结果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归纳,赋与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是可能的。此种研究可根据具体药物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1)对中药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已被注意到暴露了某些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先进行临床确证研究,同时有计划地研究、归纳其他方面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使其全面中药化;(2)对从文献研究可归纳出相应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通过临床确证归纳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使其完整;(3)在具备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较多的基础上,再研究配伍使用规律等其他中药化内容,以达西药的充分中药化,为了使这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好先重点选择性地进行研究。如可先对已开始暴露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和作为西药使用的中药有效化合物等进行研究,创立符合中医药理论、能反映中药特性和功效的实验生物学模型和指标,进行西药中药化研究。总之,西药中药化,是一种新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亦有助于中西药学的丰富和发展。西药中药化是有光明前途的!

    作者单位:443100 湖北宜昌,宜昌市夷陵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叶竣,杨爱华,黄 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