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2期

全科医学与军队基层医疗建设的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军队基层卫生工作处在部队一线位置,是卫生服务转化为战斗力的首要环节,其与全科医学有机的结合,有利于以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思维分析军人的健康与社会心理的联系,树立积极的健康观,是巩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的需要,是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需要。1军队基层医疗的特点11部队作为......

点击显示 收起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处在部队一线位置,是卫生服务转化为战斗力的首要环节,其与全科医学有机的结合,有利于以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思维分析军人的健康与社会心理的联系,树立积极的健康观,是巩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的需要,是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需要。

    1  军队基层医疗的特点

    11  部队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就其基本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而言,都是根据战略需要生活在相对集中军事区域之内,其人员在统一的领导下,完成各项军队军事任务及必要的社会活动。虽然部队固定地从属与特定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当社区所形成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型,有本质的差异,但由于部队基层组织的生活环境基本上具备了“社区”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把共同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相对固定的基层部队单位,视为既有生活社区,又有功能社区基本特点的一种特殊的“社区”。基层官兵年龄构成以青壮年为主,且性别单一,性格活跃,希望有所作为,对生活充满向往,这与枯燥、单调、紧张压抑的军队工作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虽然不少官兵没有器官、组织、功能方面的病症和缺陷,但对军队的管理、训练、生活,适应力下降,易疲劳,常常处于焦虑、忧郁之中,即处于亚健康状态[1]。因此基层医疗有必要改变对健康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健康观主要有消极的健康观和积极的健康观。消极健康观认为,健康就是没病;积极的健康观以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为代表,即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病或虚弱,认为健康是一种“状态”,即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并存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事实上,人的健康往往波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程中。积极的健康观能给人以全方位维护。

    12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疗用房配套不到位  对照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 目前军队投入仍严重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尚未得到补助。

    13  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综合服务能力弱  卫生服务人员以大专、中专为主,本科以上学历较少,学历层次、总体素质不高。而另一方面卫生服务机构待遇低、条件差, 难以吸引人才, 造成基层卫生服务队伍难以满足基层官兵多层次的健康需求[2]。

    2  全科医学的特征

    21  基层医疗保健(primary care)  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即公众为其健康问题导求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也称为首诊服务(first contact)。若将基层医疗视为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和基础,全科医生是这门户的“守门人”。全科医疗能够以相对简便、便宜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90%左右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病人及时进入其他级别或类别的医疗保健服务,它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22  人格化照顾(personalized care或whole-person care)  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个健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23  综合性照顾(comprehensive care)  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单位、家庭与个人,无论其在种族、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何不同;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与工具,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全科医疗的服务项目包括诊疗、预防保健、周期性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医学咨询、健康教育、家庭医疗护理等。

    24  持续性服务(continuity of care)  全科医疗是从生到死(极而言之,是从生前到死后)的全过程服务,其持续性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覆盖在全科医疗服务之中;第二、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全科医疗对其服务对象负有一、二、三级预防的不间断责任,从健康促进、危险因素的监控,到疾病的早、中、晚各期的长期管理;第三、任何时间地点,无论何时何地,包括服务对象出差或旅游期间,甚至住院或会诊期间,全科医生对其都负有持续性责任,要根据病人需要事先或随时提供服务。持续性服务是全科医疗区别于专科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独特的特征。

    25  协调性服务(coordinated care)  为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全科医生应成为协调人,成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作为“健康代理人”,一旦病人需要,他将调动医疗保健资源和社会力量,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精神等多方面的援助。全科医生的协调作用通常表现在:通过会诊、转诊和会谈等协调措施,与各相关科室的医生和病人家庭等方面合作,共同解决病人的问题,从而确保其获得医疗服务的正确、有效和高质量。

    26  可及性服务(accessible care)全科医疗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医疗照顾,它对其服务对象应体现出地理上的接近、使用上的方便、关系上的亲切、结果上有的效,以及价格上的便宜(合理)等一系列使人易于利用的特点。

    27  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community-based care)全科医疗是立足于社区的卫生服务,其特征表现为:第一,社区的概念体现于地域和人群,即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以该人群的卫生需求为导向,全科医疗服务,内容与形式都应适合当地人群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民众提供服务;第二,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将全科医疗中个体和群体健康照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中,既要利用其对社区背景的熟悉去把握个别病人的相关问题,又要对从个体病人身上反映出来的群体问题有足够的敏感性;这样既可提高基层医疗的实力与针对性,又能够强化流行病学在全科医疗科研中的作用,从而改善全科医生的素质和全科医疗的整体水平。

    28  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prevention-oriented care)全科医疗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整体负责与全程控制,必然导致“预防为主”的思想的真正落实。全科医疗注重并实施“生命周期保健”,根据服务对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提供一、二、三级预防。全科医生从事的预防多属于“临床预防”,即在其日常临床诊疗活动中对个体病人及其家庭提供随时随地的个体化预防照顾;同时,各国还根据其需要与可能,由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向公众提供规范性的周期性健康检查。

    29  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team work)全科医疗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一起对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在基层医疗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网络之间,存在着双向转诊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合作关系;在基层医疗本身,则存在着门诊财队、社区团队、医疗-社会团队及康复团队等,由社区护士、公卫护士、康复医师、营养医师、心理医师、口腔医师、中医师、理疗师、接诊员、社会工作者、护工人员等与全科医生协同工作,以便改善个体与群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3  全科医疗比专科医疗更适合基层建设[3]

    专科医疗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其宗旨是根据科学对人体生命与疾病本质的深入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当遇到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时,专科医疗就不得不宣布放弃其对病人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专科医生类似于“医学科学者”,其工作遵循“科学”的模式,其责任局限于医学科学认识与实践的范围,其最高价值是科学性,即充分体现了医学的科学性方面。由于专科医疗强调根除或治愈疾病,可将其称之为治愈医学。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无论其服务对象有无疾病(disease,生物医学上定位的病种)或病患(illness,有症状或不适),全科医疗都要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照顾,也即它对自己的“当事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全科医师类似于“医学服务者”与“管理者”,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其责任既涉及医学科学,又延及与这种服务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包括医学以外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其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顾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既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艺术性方面。此外,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基层医疗的公平性、经济性与可及性日益显现,于是关于经济学的考虑也成为全科医疗中重要的价值之一,这更体现了医学的公益性方面 [4]。

    4  作为一名基层军医必备的能力,应以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思维分析军人的健康与社会心理的联系,树立积极的健康观

    (1)不仅要对疾病提供首诊诊断,还要对官兵医疗照顾需求做出全面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把握转诊的原则和时机;(2)不仅要能诊断出病人的不安、焦虑等心理障碍,还应将其置于基层部队背景下考察引起障碍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3)需要具有开放的态度和全方位的知识,并熟知病人的来龙去脉,才能针对不同病人提供适宜的人格化、个体化服务;(4)应对病情和诊疗方案进行详尽的解释、咨询并使病人减轻疑虑和精神负担。综上所述,加快中国全科医学事业发展,促进全科医学在军队的发展,提高全军官兵健康素质,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高的卫生战略,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展望未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定能开创一个21 世纪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布局合理、合作分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新局面,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双受益[5]。

    【参考文献】

    1  范关荣,施榕.全科医学概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3,8-11,22-35

    2  解军医学发展回顾与全科医学的产生中国全科医学,2000, 3:83-84

    3  解军全科医疗,全科医生和全科医学中国全科医学, 2000,3: 167-168

    4  吴春容正确认识全科医学这门学科中国全科医学,2001,4: 834-836

    5  张文康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全科医学教育新局面中国全科医学,2000,3:1-3

  作者单位:533800 广西靖西,广西军区百色军分区75486部队卫生队

   (编辑:黄  杰)

作者: 邓国瑜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