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腰椎滑脱症20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我院骨科于2001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现对其疗效报告分析如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法分级,Ⅰ度5例,Ⅱ度12例,Ⅲ度3例。腰椎进钉点为腰椎小关节突外缘纵向切线(垂直线)与水平横突的水平线的交点,螺钉向中线倾斜10°~15°。(2)椎管减压:在两滑脱椎体棘突......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骨科于2001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现对其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0~65岁,平均48.7岁。病变部位:C4/5 7例;L5/S1 13例。病程1~15年,平均9.2年。滑脱程度按Meyerding法分级,Ⅰ度5例,Ⅱ度12例,Ⅲ度3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间隙性跛行等。12例男性患者中有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女性不明显。

  1.2  手术方法  (1)显露与定位:俯卧位,显露病椎棘突、椎板、双侧小关节突和横突。C臂X线监控下,在相应椎弓根部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腰椎进钉点为腰椎小关节突外缘纵向切线(垂直线)与水平横突的水平线的交点,螺钉向中线倾斜10°~15°。骶椎进钉点为S1关节突外缘纵向切线与S1关节突下缘水平切线的交点。(2)椎管减压:在两滑脱椎体棘突间切断棘上、棘间韧带,用骨凿在上下两棘突基底凿断棘突,以备重建。去除病椎椎板及肥厚黄韧带,咬除内侧1/2小关节突及神经根管内增生组织,扩大神经根管,显露神经根及椎间盘。(3)复位:椎弓根钉螺纹要深,定位要准确,利用椎弓根钉的提拉与支撑力复位。L5/S1滑脱时,由于上下螺钉距离较近,复位、安装器械较困难,应在相对撑开下安装器械。使用RF-Ⅱ钉、GSS等系统时,当熟练掌握其特点及使用方法。(4)植骨融合;彻底切除椎间盘,凿除滑脱椎间上下软骨板。在髂后上棘分别取2cm×2cm×1.5cm及1.5cm×1.5cm×1cm大小之骨块及少许松质骨,先将少许松质骨填充到椎间隙底部,然后分别将修整好的两块骨块从硬膜囊两侧植入椎间隙;先植入大骨块,后植入小骨块,植骨块后缘低于椎体后缘1~2mm。

  将两滑脱椎体间在基底部凿断的棘突用电钻在骨质部钻孔并用10号线穿孔缝合固定,缝合棘上韧带,重建棘突。术后伤口内常规放置引流管24~48h,若硬脊膜损伤应修补。卧床3周后开始腰背肌锻炼,6~8周带腰围下床活动。

  1.3  结果  本组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9个月,平均2年7个月。参照翁习生等[1]的评价标准,将手术后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麻木,间隙性跛行、男性性功能改善,按完全消失、改善、无变化、加重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20例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手疗效评价  (略)
   
  术后X线复查20例,RF-Ⅱ固定滑脱椎体完全复位18例,椎间植骨融合好。1例因复位时器械提拉力不足,复位不理想,椎间植骨融合不好,术后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刺激神经根,术后有神经根性刺激痛,下肢间隙性跛行。1年后再入院手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术后复位理想,下肢疼痛与跛行基本消失。RF-Ⅱ钉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占94.4%。1例GSS固定者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进行修补后无脑脊液漏。1例有马尾挫伤,术后出现排便功能障碍,鞍区麻木,经治疗1个月后排便功能恢复正常,鞍区麻木消失。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见图1、图2。

  图1 -图2   略

  2  讨论

  腰椎滑脱在临床上较多见,1943年Cloward首先设计了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术,适用于Ⅰ、Ⅱ度滑脱,效果不佳,易复发。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由Boucher[2]最早提出,经Roy-Camille[3]、louis[4]等进一步研究并设计出器械和内置物,为腰椎滑脱治疗中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广泛可靠的植骨融合成为可能。随着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出现,扩大了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手术范围,对Ⅲ度及Ⅲ度以上的滑脱患者治疗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随着对腰椎滑脱病因、分类、病理和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及新型内固定材料的层出不穷,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日趋合理完善。虽然在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和内固定方法上仍存在分歧,但彻底做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神经根松解、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及充分可靠的植骨融合等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

  内固定固定滑脱椎体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固定可发生松动、断裂,椎体可再次滑脱。而椎间植骨融合才是防止再次滑脱的关键。采用松质骨加髂骨块椎间植骨,使植骨与上下椎体接触面积大,融合率高。术中重建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增加了脊椎后柱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植骨融合。

  【参考文献】

  1  翁习生,邱贵兴,状嘉,等.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1):662-665.

  2  Boucher HH.A method of spine fusion.J Bone Joint Surg (Br),1978,60(5):116-118.

  3  Roy Camille R,Saillant G,Mazel C.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with pedicle screw plating.Clin Orthop,1986,203:7-17.

  4  Louis R.Fusion of the lumbar and sacral spine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crew plates.Clin Orthop,1986,203:18-33.
 
  作者单位: 628000 四川广元,广元市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黄  杰)

作者: 杨本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