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入院诊断: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体温不升、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入院后第17日开始好转,胃液隐血阴性,体重增长,全静脉营养液治疗并鼻饲喂养早产奶0。奶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长期全静脉营养支持。而外周静脉已穿刺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美国BDgo......

点击显示 收起

  患儿,女,30天。因“生后反应差,口吐白沫10min”于2006年11月6日入院。G5P2, 27+2周孕先兆流产保胎2天,臀位牵引出生,双胎之小。1min Apgar评分6分,经清理呼吸道、吸氧后,5min Apgar评分9分,产重908g。入院时T<35℃,P 149次/min,R 64次/min。早产貌,反应极差,刺激不哭,皮肤苍白。唇周紫绀,口吐白沫,呻吟性呼吸,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149次/min,心音欠有力,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约2.0cm,质软,脾肋下未扪及。四肢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6×109/L, N 17.7%, L 64.9%, RBC 4.46×1012/L, Hb 172g/L, PLT 245×109/L, HCO-3 21.5mmol/L, stHCO-3 20mmol/L。心脏彩超:动脉导管未闭。头颅CT:颅内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体温不升、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入院后立即予以保暖、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危重,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并伴消化道出血,考虑:原发性呼吸暂停、NEC,加用氨茶碱、甲氰咪胍等对症治疗好转。入院后第17日开始好转,胃液隐血阴性,体重增长,全静脉营养液治疗并鼻饲喂养早产奶0.5ml/次,q12h,每3天增加1ml,无不良反应,体重逐日增长10~30g。经治疗30天,体重达1118g。奶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长期全静脉营养支持。而外周静脉已穿刺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美国BDgognsi生产的1.9Fr规格PICC穿刺包,取左腋静脉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以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把导管自导引套末端送入至预定长度(即上臂外展90°,由穿刺点到右侧锁骨头距离再垂直向下到胸骨右侧缘第二肋间隙的长度6.5cm),退出并移去导管套,导管端连接肝素锁,以透明胶布固定。术后拍X线片,导管位于上腔静脉中上段(见图1)。生理盐水推注导管通畅,无局部出血、血肿。患儿无烦躁、苦恼及紫绀,无心律失常。该侧肢体活动良好,共保留28天,无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置管营养支持成功。

  讨论: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被成功救活,但救治早期因不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必须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外周静脉穿刺难以保留静脉通道,药物渗漏易致皮肤感染、坏死;每天穿刺的疼痛刺激会引起新生儿精神发育的异常。因此,开展PICC技术尤为重要。北京、广州等地儿科已开展该项技术,新生儿开展此技术在西南地区属首例。该技术的特点是穿刺用导管为硅胶管,非常柔软,无导丝,利用外周静脉穿刺。因此,在插管过程中不会损伤血管内膜和周围组织\〖1\〗现行木猜龅脊芨踩糁檬奔涓ぃ⑸猜鲅准暗脊苄园苎⒏侏‐〖2\〗。综上所述,PICC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特别对极低体重儿的长期静脉营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刘洪,李克华.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华儿科杂志,1999,37(8):497.

  2  Criffiths VR.Philpot P-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s):do they have a role in the critically patient.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2,18(1):37-47.

  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泸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邓  锋)

作者: 梁玉兰,袁丹,叶晓秀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