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随访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CT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 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opar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疾病,也是引起日后脑瘫、智力低下、发育滞后、癫痫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2]。HIE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也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3,4],据国内学者报道HIE占新生儿住院病例的第3位[5,6]。本文就149例HIE患儿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2000年9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做CT检查、又重新调阅核实病历取证的149例患儿资料。男95例,女54例;胎龄:<37周11例,37~42周121例,>42周17例;1min Apgar评分:≤3分15例,≤6分98例,>6分21例,评分不详15例。评分<6分的患儿均有宫内窘迫史或羊水浑浊史。

    1.2  临床初步诊断依据  依据李明珠、赵桂臣主编《儿科医师继续教育必读》中的规定:(1)有明确的异常产科病史;(2)有严重的宫内窘迫史;(3)出生时有窒息史;(4)出生12h内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脑干症状。

    1.3  临床分度与表现  依据王慕逖主编的《儿科学》第5版标准,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以24h内最明显,持续2~3天即消失。中度:以抑制症状为主,嗜睡、迟钝、哭声弱、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减弱、部分患儿有颅内高压和惊厥。重度:以昏迷为主,不哭、也不会吸乳、肌张力消失、原始反射消失、多数患儿有颅内压增高和频繁惊厥、半数患儿出现脑干症状及心肌缺血症状。

    1.4  临床分组  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患儿都是直接由产科转入儿科,只有2例是在家由接生员接生后1~3天家属发现患儿不会吃奶、反应迟钝而就医。就诊后经1名副主任医师或2名主治医师认可而分组。本组病例149例中临床轻度45例,临床中度80例,临床重度24例。

    1.5  检查方法  使用设备:SOMATOM Balance螺旋CT;扫描条件:110kV,110mAs,矩阵512×512,窗宽85~88HU,窗位30~33,层厚8mm,层距8mm;初次CT检查时间,最早出生3h,最迟28天,平均7天,68例进行1~4次CT追踪复查,全部为平扫,部分患儿给予镇静剂。

    1.6  CT诊断标准与分度  依据李松年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标准,轻度:不超过两个脑叶的脑白质内散在分布、局限性边界清晰低密度区,大多以额叶最为常见,无占位表现,脑室、脑池、脑沟基本正常,极少数有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为主;中度低密度区范围超过两个脑叶脑白质,但不累及全部大脑半球,灰白质界限模糊,脑池、脑沟受压,部分病例有颅内出血;重度:两侧大脑半球广泛性低密度区,灰白质界限消失,脑室受压,有颅内出血、脑白质低密度影,CT值≤18HU。

    1.7  CT表现  本组病例中,初次CT检查未见异常10例(6.71%),轻度改变29例(19.46%),中度改变例87(58.39%),重度改变23例(15.43%),这与临床分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脑室狭小15例(10.07%),颅内出血30例(20.13%)。2次或3次(最多1例4次)以上CT复查68例(45.64%)。

    2  讨论

    2.1  临床分析  本组病例表现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激惹、呕吐,重者则抽搐、昏迷。最常见为前囟饱满、激惹、呕吐、哭声单调、肌张力改变等表现。因此,遇到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出现上述表现时,即应考虑HIE。本组21例患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6分,而有轻微宫内窘迫,经观察有上述神经系统表现,后经CT证实均为HIE。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评分正常或没有抽搐即不会出现HIE,而应以全面的病史,包括妊娠史、分娩史、出生后情况做综合分析,特别是CT基本普及的当今应进行CT检查。

    2.2  病因  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有时出生时无窒息,但有宫内窘迫史、或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或反复呼吸暂停等),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此外,凡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都可导致HIE。有人统计引起HIE的原因50%为产前缺氧,40%为产时缺氧,仅10%为生后缺氧所致。

    2.3  发病机制  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都由葡萄糖氧化而来,因此耗氧量极高。新生儿脑的代谢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以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供给。而脑在缺氧情况下糖酵解增加3~10倍,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缺氧造成血流改变、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神经病理学改变,致使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下降-脑细胞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缺血-梗死、脑水肿;大脑皮质矢状旁区及其下面的脑白质最易受损;脑组织低灌注转到再灌注-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加重;静脉受阻-静脉压升高-血管破裂-出血;同时选择易损性又使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得到保护;因此出现大脑质层脑水肿,基底节区、丘脑腹外侧等处梗死、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出血。

    2.4  CT的诊断与分析

    2.4.1  HIE病理变化  包括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和颅内出血。这些病理改变可由CT扫描证实[2,3]。若临床症状受药物或其他病理因素(败血症)影响难于做出判断时,CT检查对判断病情轻重和临床严重程度的划分则有较重要的价值。本组有18例(12.08%)表现为抑郁症状、嗜睡、不哭、不动的患儿,经CT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新生儿意识障碍程度不易区分,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对有缺氧史的患儿宜早做CT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2.4.2  复查CT资料和简单复诊资料  本组149例中,有68例(45.64%)取得初次脑CT,未见异常的有10例,均于2~3天进行CT复查,发现全部有轻度的脑水肿并确诊,得到及时治疗后痊愈出院,6~20个月后10例CT复查脑发育全部正常。初次脑CT示中度改变87例中的42例治疗后6~20个月CT复查,29例正常,有11例轻微脑萎缩,2例脑软化灶合并轻微脑萎缩。初次脑CT示重度改变的23例治疗后2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6例6~24个月复查,9例正常,其余7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软化灶、脑积水和脑萎缩。68例治疗后复查有48例(70.59%)正常(轻度10例全部,中度42例中29例,重度16例中9例)。显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P>0.5)。

    2.4.3  复查后确诊病例  本组有10例(6.71%)初次CT检查无异常,2~3天复查后确诊,可能是检查时间过早,由于病变的进展,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和CT表现会不同。检查时间过早,脑组织含水量高,同时HIE的神经系统症状有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于72h达到最重。因此,HIE患儿CT检查最佳时间最好选择在生后24h~7天内进行,过早、过晚都会影响CT的诊断与分度,不能客观反映缺血缺氧的脑损害程度,甚至误诊。颅内出血最容易被CT发现,本组30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颅内出血以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有19例(63.33%);硬膜下出血次之,有6例(20.00%);其余5例(16.67%)既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又有脑实质内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本组尚发现先天畸形(脑室狭小)有13例(8.72%)。

    2.4.4  HIE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CT检查可明确脑水肿部位和范围,评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动态系列检查能较全面反映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从发病机制上可以看出,当轻度缺氧时,对缺氧最敏感的侧脑室旁白质,尤其是双侧侧脑室前角外上方最先发生对称性低密度,而此时大脑灰质密度无明显变化,CT表现为轻度。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在上述区域引起血管源性水肿,且水肿主要沿白质纤维扩散,使各叶脑白质广泛低密度,灰白质分界不清,CT表现为中度。当缺血缺氧更为严重时,大脑灰质也发生水肿,广泛脑组织肿胀,甚至颅内压增高,脑室变窄,颅缝增宽,有时并发出血,CT分度即为重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新生儿可存在对称性生理性低密度区,如足月儿的额枕部和早产儿的枕部,这与其脑的发育不全有关。在本组病例中已排除此种生理性改变。对HIE对前角周围低密度灶,应与脑积水因脑积液外渗引起的额角低密度鉴别,前者脑室正常或缩小,后者脑室往往扩大。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脑室周围室管膜生发层对缺氧敏感,容易引起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多位于后纵裂池后部,应与后纵裂池宽度(平均5mm,最大不超过7~8mm)以及有无脑池铸型高密度灶和血窦本身鉴别。

    2.4.5  CT诊断和临床分度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据文献报道[3]与本组149例HIE的CT片读片分析认为:影响CT与临床分度相关性的可能因素有:(1)是否为早产儿。早产儿髓鞘发育不完善,正常脑白质的CT值亦偏低,易将正常误诊为轻度HIE。本组病例均为足月儿。(2)与临床治疗有关。HIE患儿治疗的关键在于缺血缺氧程度的改善,如果早期使用脱水剂、吸氧和改善微循环,可使脑部缺血缺氧状态及时得到改善。因此,在本组病例中临床HIE轻度的病例有10例CT检查正常,临床HIE重度的24例CT检查时少了1例,而HIE为中度的CT检查增加了7例。反之,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CT检查轻、中、重度的病例就会增加。(3)CT检查时间。根据HIE的病理基础,通常生后24~72h以脑水肿为主,如果检查脑实质损害和脑室内出血,则以生后4~10天为宜。本组临床HIE轻度于生后1~2周内检查,而中重度者于生后24~48h内检查。从而尽量避免因检查时间过早引起的假阴性率。(4)CT值标准。目前CT值的标准各家报道不一,有的定为20HU,有的为16HU ,本组病例CT值标准以18HU作为参考。(5)CT扫描技术和设备。扫描参数过高会造成低密度区的假阳性率,窗宽窗位调节不当亦会增加假阳性率。根据文献本组病例采用上述的扫描参数和窗宽窗位进行检查。另外,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不同机型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当然CT操作者的技术、经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4.6  HIE的CT表现及其对预后的评估  HIE的CT的主要表现是脑水肿、颅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CT就可明确诊断。轻度病例治疗后复查全部病例CT表现正常。中度病例复查大部分病例CT表现正常,部分病例出现单纯脑沟加深、脑萎缩或脑软化。重度病例预后较差,本组2例死亡,7例发生脑弥漫性萎缩、脑积水。本组轻、中度病例大部分预后较好,占80%,重度者预后较差。CT分度与临床相关性好(P<0.05)。

    综上所述,CT诊断HIE的价值:(1)CT是诊断新生儿HIE既方便、经济又可靠的方法,从而大大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减少、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临床拟诊HIE的患儿应视头部CT检查为常规检查;(2)可鉴别单纯性脑水肿或伴有颅内出血、脑实质坏死及脑积水,反映脑的损伤程度;(3)对有颅内出血的患儿,CT检查可明确显示出血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出血量和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情况;(4)可提示病程处于急性期、吸收囊变期或瘢痕期;(5)可反映大脑的先天畸形;(6)根据CT表现,如脑实质改变、颅内出血等作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与预后的依据,能对新生儿HIE的治疗做出预后评估。(7)CT对脑水肿早期不敏感,生后24h内的HIE的患儿尚不宜做CT检查。

【参考文献】
  1 郭庆禄,叶志球欧,李鹤虹.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标准的一些补充.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1,3(2):17-19.

2 陈忠年,李静.围产儿缺氧的脑部病理变化(5例分析).中华儿科杂志,1989,27(1):15.

3 路利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2,10:739.

4 李勇,周晓玉,许植之,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观察.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735.

5 郭文敏,齐平,李如安,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随访.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5(2):109.

6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99-100.


作者单位:256500 山东博兴,博兴县人民医院

作者: 王鹏祥,安中丽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