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6期

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原则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一种良好剂型,但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实践中,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往往高于传统的中药剂型。中药针剂的成分较复杂,理化性质不稳定,因此用药时建议不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很多中药针剂不能静脉滴注,只能肌肉注射,因此使用时需了解......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一种良好剂型,但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实践中,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往往高于传统的中药剂型。中药针剂的成分较复杂,理化性质不稳定,因此用药时建议不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很多中药针剂不能静脉滴注,只能肌肉注射,因此使用时需了解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1  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1.1  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1.1.1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  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理作用相关。如甘草的类脱氧皮质酮作用可导致钠潴留和钾排泄量增加,产生水肿、低血钾、高血压、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泽泻的利尿作用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中药的不良反应往往与其化学成分直接相关。

    1.1.2  中药品种混淆而造成错用或误用  中药品种混淆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中药因外观性状相似容易混淆,一些则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一些药材的基源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基源的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因而引起不良反应。

    1.1.3  药材的质量问题  中药的来源较为复杂。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收获季节、药用部位、储运情况等均可影响药材的成分,因而同一种中药,不同批量所含的成分可出现较大的差异。

    1.1.4  炮制或煎煮不当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不单关系到药效,而一些毒性和烈性中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

    1.2  机体方面的因素  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况、个体差异均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2  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应注意的问题

    2.1  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正视中药存在不良反应的现实,纠正“中药无毒”的概念。

    2.2  误用和滥用药物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尤其是毒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告诫患者要遵照医嘱用药,药要对证,尤其不能擅自加大药物剂量。

    2.3  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处理。

    2.4  规范中药的炮制、储藏和运输,防止因污染、变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中药要辨证用药,配伍合理,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用药品种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越大。

    2.6  长期服药可引起积蓄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等不良反应,故应避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包括保健用的药物。

    临床医师应掌握和了解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正确合理规范使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医源性疾病及事故的发生。


作者单位: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作者: 赵庆兰, 王晓蔷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