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针刺神门内关穴治疗心悸怔忡患者15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神门内关穴心悸怔忡心悸怔忡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神门、内关穴对于治疗心律失常,调节心律速缓,缓解心绞痛,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近20年来,笔者有选择地运用针刺神门内关穴,治疗35例心悸怔忡患者,取得了比较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神门内关穴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证治·汇补·心悸怔忡》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神,心血一虚,神气失守…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明确指出了心悸的病因病机。《景岳全书·怔忡惊恐》指出:“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惊惊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说明了心悸怔忡的症状特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神门、内关穴对于治疗心律失常,调节心律速缓,缓解心绞痛,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近20年来,笔者有选择地运用针刺神门内关穴,治疗35例“心悸怔忡”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以心慌、胸闷、气短及心前区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年。
   
    2治疗方法及疗程疗效

    2.1方法患者平卧位,取单侧神门、内关穴,针刺得气后,强刺激留针15~20min,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取针。

    2.2疗程一般性发作时,一次治疗,多可获显效;慢性、反复性发作者,3次为1个疗程,隔2日后行第2个疗程。

    2.3疗效标准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为治愈;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心电图仍未恢复正常者为显效;自觉症状无变化者为无效。
   
    3结果
   

    35例中,经1次治疗,症状消失者7例,3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者15例;经3个疗程后,症状减轻者10例,3例无效。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5岁,退休工人。1992年1月29日下午4时,以“心慌、胸闷、心中不适”为主诉,由家人送到针灸室。因半年前患者曾以类似症状发作,接受过针刺治疗,故本次发病后,患者本人要求针刺治疗。当时查血压130/84mmHg,心率154次/min。心电图提示频发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随嘱患者平卧,于左侧神门、内关穴,用30号毫针刺入,强刺激3min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心脏听诊,心率84次/min,偶发早搏;留针15min后取针,复查心电图,心率72次/min,未见其他异常心电图改变。本例患者,曾多次发作胸闷、心慌症状,用服药或其他疗法,一般要用40多分钟至1个多小时方可缓解,且易复作,平均2个月发作1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受了针刺治疗,症状迅速缓解,同时,发作间歇延长到半年多,因此,此次病发后,她坚持要用针刺治疗。如上法连续治疗3次,随访,已两年多未再复作。提示:针刺神门、内关穴,对于心悸、怔忡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为针刺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故对于心动过缓的病人,用上方治疗,也应有好的疗效,在此后对几例因心动过缓而引起的胸闷、心慌病人治疗时,采用针刺方法,也获得了好的效果。5讨论神门为心经原穴,主治心痛、心烦、惊悸、多梦、不寢等症。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主治心悸、心慌、心痛等症。两穴合用,可补益心气,镇惊宁神,以达治疗心悸怔忡之目的。注意:在针刺神门、内关穴时,一般先针神门,得气后强刺激3~5min即取针,后再针内关得气后留针。不在此两个穴上同时留针。这样取穴治疗,也有原络配穴之义,以免影响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神门、内关穴具有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临床上其他一些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抢救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为病人的生命提供了又一层保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推广。

    (编辑:余强)


作者单位:710072 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医院

作者: 独立忠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