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生后几天或更长时间发现患儿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常被误诊为结膜炎。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4月,用4种方法治疗126例148眼新生儿泪囊炎,经1~6个......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生后几天或更长时间发现患儿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常被误诊为结膜炎。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4月,用4种方法治疗126例148眼新生儿泪囊炎,经1~6个月的随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6例新生儿泪囊炎中,双眼18例,单眼108例;右眼84眼,左眼64眼,共148眼。男孩53例,女孩73例;就诊年龄最大3岁,最小10天。

    1.2  治疗方法  采用4种方法:(1)向下压挤泪囊法:适宜2个月内患儿,患儿取仰卧后头部固定,用一手压住上下泪管部(即内眦部),另一手自泪囊头部向下挤压泪囊,每日3~5次;同时滴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次,疗程2~3周。本方法成功26例,其他均未成功。(2)加压冲洗法:患儿取仰卧后头部固定,将冲洗针头插入下泪管内,同时压住上泪小管,然后用力推入药液,目的使药液冲破阻塞的先天性残膜而使泪道通畅。此法通畅者有22眼,其中年龄最大3个月,最小10天。(3)泪道探通法:适宜2~4个月患儿,患儿取仰卧位,将头及肢体固定,滴0.5%丁卡因表面麻醉,先行下泪小点扩张,再将探针涂眼膏后垂直插入下泪点约1.5mm,再将探针转向与睑缘平行方向,朝内眦部顺泪小管方向推进,当触到骨壁时,将探针尾部向上旋后再向下,缓缓进针,有落空感后停针,深度约2.5~3cm即可,探针停留3min后拔出,然后注入0.3%典必舒眼膏少许。每周2~3次。(4)泪道插管法:适用于反复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法无效的患儿,多于6个月后全麻下进行,患儿全麻成功后,先行上下泪小点扩张,然后将长约8cm硅胶管两端在探针引导下从上下泪小点插入,经泪总管,泪囊达鼻腔,使之呈n型管位于泪道内,依病情留置2~6个月不等。此法通畅者有15眼,年龄最大7岁,最小10个月。

    1.3  结果  本组病例,有1例患儿经2次泪道插管后,冲洗仍不通,检查为鼻腔发育异常,鼻道过于狭窄。建议行鼻道矫正后再行泪道插管,其余均冲洗通畅。

    2  讨论

    胎儿鼻泪管末端有一层膜,称为HARB氏膜。出生时HARB氏膜,受产道压力等影响,可以自动破裂。如出生后此膜仍然存在则泪液潴留在泪囊内,潴留的泪液成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形成慢性泪囊炎。有些慢性泪囊炎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急性发作,成为急性泪囊炎。少数病例可由于骨部狭窄或鼻部畸形造成泪道阻塞。患儿于出生后患眼即有溢泪及少量分泌物,常被误诊为结膜炎,压迫泪囊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就可诊断为新生儿泪囊炎。长期以来,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均有争论,有学者认为这种鼻泪管阻塞常在出生后1年内可自行消失,因而可先行保守治疗,但是近些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尽早治愈此病,以免影响患儿局部发育。笔者同意早期治疗的观点,认为年龄在2个月以内者可行保守治疗;局部挤压泪囊和泪道加压冲洗。冲洗术时,要特别慎重,冲洗压不宜过大,以免因新生儿吞咽动作与呼吸运动不协调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年龄在2个月以上行泪道探通或冲洗术比较安全,但亦应注意上述情况。行反复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法无效的患儿,则可考虑行泪道插管法,多于6个月后全麻下进行,此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单位:433300 湖北监利,监利县人民医院眼科

作者: 黄孝泽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