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3期

药物引产5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引产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严格掌握药物引产适应证,减少药物引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3年来的药物引产50例,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及妊娠时限等不同因素与引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对象的年龄、孕产次及妊娠时限与药物引产效果相关。其中,妊娠时限是导致药物引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引产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严格掌握药物引产适应证,减少药物引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3年来的药物引产50例,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及妊娠时限等不同因素与引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对象的年龄、孕产次及妊娠时限与药物引产效果相关。其中,妊娠时限是导致药物引产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 严格掌握药物引产适应证,可有效降低药物引产失败的发生。

【关键词】  药物引产 相关因素 引产效果


    药物引产以其痛苦小、非侵入性的独特优势被一些早孕妇女接受作为终止妊娠的一种手段,效果肯定。但用于10~28周中孕引产的效果还有待探讨。为了客观评价药物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减少或避免药物引产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近3年来因中孕要求药物引产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对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妊娠时限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药物引产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引产适应证,减少副反应提供一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0例,入选条件为停经10~28周、无药物引产禁忌证,能够密切配合随访,服药前被明确告知药物引产的利弊及注意事项,并且自愿要求药物引产。

    1.2  服药方法  第1天早餐后2h口服米非司酮50mg,间隔12h再服25mg,第二天按同样方法服药,总剂量150mg,于第3天上午9点阴道后穹隆塞米索前列醇200μg。留院观察,记录腹痛、胚胎排出时间、副反应及阴道流血情况。所有对象都进行清宫。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引产:胚胎自行排出,清宫后阴道流血减少,1个月后转经。不全引产:用药后有规律宫缩及宫口开大,但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或产程停滞需手术或静滴缩宫素后才能排出者。失败:用药1周内无规律宫缩。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0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平均28岁。

    2.2  相关因素分析

    2.2.1  年龄  年龄大于35岁的患者完全引产率低于年龄小于35岁者。

    2.2.2  孕产次  孕产次大于3次者完全引产率低于初孕妇及孕产次小于3次者。

    2.2.3  妊娠时限  停经10~20周26例完全引产率达90%,其中25例完全引产,1例因宫口开大5cm后出现宫缩乏力,行钳铗术。20~24周14例,其中10例完全引,4例经静滴缩宫素引产。24-28周10例,有5例完全引产,3例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用缩宫素引产,2例药物引产失败。随着妊娠时限增加,药物引产失败率也随之增加。

  3  讨论

    国内文献报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达到93.3%,不全流产率3%~5%[1]。而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报道较少,有文献报道药物用于中孕引产导致软产道裂伤、大出血及宫破裂等并发症。本资料表明药物用于妊娠10~20周引产,完全引产率可达90%。随着妊娠时限增加,引产失败率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加。本组资料有1例发生强直性宫缩,立即肌注异丙嗪25mg后缓解。无1例软产道裂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药物引产必需在有住院及输血输液条件下进行,用药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减少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桑国玉,贺吕海,邵庆翔.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17523例的大规模引入性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323-329.


作者单位:401520 重庆,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

作者: 罗云飞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