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3期

复杂硬膜外占位病例1例的诊断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诊断1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2个月前因腰部疼痛于外院求治,经详细查体及做腰椎CT检查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收入院,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住院1周回家休养,自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无发热。于1个月前来我院求治,于门诊做腰椎MRI检查,提示硬膜外占位,高度怀疑硬膜外脓肿(如图1),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加......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诊断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5岁,2个月前因腰部疼痛于外院求治,经详细查体及做腰椎CT检查诊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收入院,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住院1周回家休养,自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无发热。于1个月前来我院求治,于门诊做腰椎MRI检查,提示硬膜外占位,高度怀疑硬膜外脓肿(如图1),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活动受限,以至不能下床,翻身困难,回家自行抗炎治疗2周后症状略缓解,无发热。现再次来院复查,做腰椎MRI检查提示仍有硬膜外占位(高度怀疑硬膜外脓肿)征象,追问病史,因患者2个月前曾于外院因腰椎间盘脱出症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其原理为将胶原酶溶解液约5ml注入硬膜外腔脱出之髓核组织周围,经长时间作用溶解髓核组织后逐渐吸收。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2个月复查,药液尚未见明显吸收,因此腰椎 MRI检查显示为硬膜外占位(硬膜外脓肿)征象。综合病史,患者无发热,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椎体无破坏及感染征象,双下肢无明显不适,考虑患者腰椎MRI检查显示硬膜外占位(硬膜外脓肿)征象为尚未吸收的胶原酶溶解液。患者于胶原酶溶解术后1个月复查时自觉症状加重是因为突然听到腰椎MRI检查显示硬膜外感染(硬膜外脓肿)至病情加重,心理压力过大,一时不能接受所致。现经医生详细解释病情后患者心理压力解除,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遂回家休养,至此此例硬膜外占位病例诊断明确。

   2  讨论

    硬膜外占位多为肿瘤、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组织,而不明原因的脓肿实属罕见。腰椎间盘脱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胶原酶溶解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其方法为将胶原酶溶解液约5ml注射在腰椎管内腰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组织周围,因胶原酶为髓核组织的特异溶解液,而对其他组织无明显影响,经过数月的作用时间,髓核组织被胶原酶逐步溶解后被人体吸收,减轻或消除脱出的髓核组织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因胶原酶溶解髓核组织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近期效果不明显,因而患者觉得术后效果不佳。本例系因腰椎间盘脱出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而胶原酶溶解液存留在硬膜外未完全吸收前经MRI检查其征象与硬膜外脓肿极为相似,但临床检查及临床表现不同。因此,未经综合病史,详细查体及实验室检查仅凭MRI检查是很难明确诊断的。


作者单位:137400 内蒙古乌兰浩特,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吉书斌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