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6期

对50例孕妇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治疗的浅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治疗1临床资料1。合并症:贫血20例,早产10例,产后出血10例,妊娠高血压10例,顺产35例,引产5例,剖宫产10例。2治疗本组病例采用综合疗法,绝对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加强营养,纠正贫血。预防控制感染、扩血管、利尿、强心营养心肌及终止妊娠等处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围产期心肌病 诊断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18~37(平均 28岁);经产妇30例,初产妇20例;产前发病15例,产后发病35例。合并症:贫血20例,早产10例,产后出血10例,妊娠高血压10例,顺产35例,引产5例,剖宫产10例。10例发病早期劳累性心悸、气促逐渐加重。20例有突发性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色泡沫和血痰、发热等症状,其中左心衰10例,全心衰20例。体检:全部病例有心界扩大,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心律紊乱5例,双肺湿性啰音20例,胸腹水10例,颈静脉怒张、肝大15例,水肿15例。辅助检查:多数病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白细胞升高或正常。X线胸片示心脏普遍增大,肺淤血改变。心电图示ST-T改变,室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3例。

    1.2  治疗  本组病例采用综合疗法,绝对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加强营养,纠正贫血;预防控制感染、扩血管、利尿、强心营养心肌及终止妊娠等处理。19例心衰得以控制,4例病情加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心律紊乱。

  2  讨论

    2.1  病因、发病机制  本病与妊娠有关,多数发生在产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因素有:(1)营养不良,农村贫困妇女多见;(2)胎儿体内产生的抗(母体)心肌抗体,对母体心肌的损伤;(3)病毒感染;(4)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5)妊娠贫血;(6)妊娠内分泌功能紊乱;(7)双胎妊娠及多孕多产妇。本组双胎妊娠5例,3次以上妊娠12例。本病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为营养不良、病毒、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等造成心肌代谢功能障碍,妊娠后期或分娩后体液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功能衰竭。其病理学改变基本同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依据为:(1)多发性在两次以上妊娠分娩妇女,心力衰竭发生于妊娠28周分娩后6个月内;(2)病前可有妊娠水肿、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史;(3)妊娠前无其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4)体征可有心界扩大,常轻至中度扩大,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心律紊乱,严重者可有肺水肿体征及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胸闷、腹水等右心衰竭体征。本病与单纯性妊娠贫血所致的心率增快、心脏杂音鉴别;与单纯妊娠高血压、妊娠水肿鉴别。应排除已有心脏病,由妊娠分娩而诱发加重,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及X线、心脏超声检查予以鉴别。

    2.3  产前发病者的处理

    2.3.1  分娩时机的选择  对于产前发病,因多发生在妊娠后期,如无其他指征,不必终止妊娠,但对严重的心力衰竭病人,如心功能IV级,难以改善心功能不全者应及时终止妊娠,若胎龄已达34周者伴严重心功能衰竭,积极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尽快终止妊娠,减轻母体心脏负担;若胎龄少于34周者,心衰被控制,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心衰反复,病情严重者,立即给予终止妊娠。本组死亡4例中,有2例孕31周、孕33周发病。

    2.3.2  分娩方式的选择  心脏病孕妇而言,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引起的血流动力学较阴道分娩为小。故严密监护下剖宫产,宫颈条件好者可试产,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2.4  预后  本病死亡率高,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是提高内科及产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大力提倡产前检查,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做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减少病死率。本病预后较扩张性心肌病为佳,半数经过治疗,心脏可恢复正常。病程大于4个月,则预后不良,故应早期严格卧床休息,对遗留心脏扩大者应避孕或绝育。


作者单位:756000 宁夏固原,固原市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邱凤霞 李桂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