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联系,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回顾性研究41例乳腺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总结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提出诊断要点。结果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恶性可能性大、恶性不除外)患者共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联系,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回顾性研究41例乳腺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总结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提出诊断要点。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恶性可能性大、恶性不除外)患者共计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7例为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2%,对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0、50%。超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不全相同,浸润性导管癌与髓样癌差异有显著性,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符合率高于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病理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中越来越高,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1]。尤其是发展趋于年轻化,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的优点,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现将近3年来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疑诊为乳腺癌41例,后经病理证实37例为乳腺癌的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均为女性,年龄28~60岁,平均46岁,以乳房扪及包块或体检发现包块就诊。

    1.2  仪器检查  使用EUB-555G、百胜 AU 4及惠普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1MHz。

    1.3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必要时坐位。双上肢肘关节呈90°,自然放在头两侧。在超声检查之前,先进行视、触诊检查:检查乳房外形有无形态失常,皮肤表面有无呈橘皮样牵拉,乳头有无凹陷扭曲等。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首先用二维超声以乳头为中心探头长轴与乳管长轴平行,从1~12点放射状顺/逆时钟向连续转动检查显示整个乳房、乳房内部结构、乳管系统长轴图像。然后探头长轴垂直乳管横切,显示乳管断面与间质的图像,观察双侧乳房一般情况,明确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活动度、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灶等,继之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形态和分布,记录血流分级,频谱多普勒取样线和血流方向夹角<60°。血流分级判定标准,按Adler的半定量法[2]:0级,病灶内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Ⅲ级,丰富血流,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血管。

    2  结果   

    4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疑诊为乳腺癌,病灶最大约6.0cm×6.0cm×5.5cm,最小约0.8cm×0.6cm×0.6cm。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诊断者37例(符合率90.2%),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2例,导管内癌1例,髓样癌4例,误诊4例(占9.8%),病理报告均为纤维瘤。  

    3  讨论 

    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查或无意间偶然发现。最初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可以推动,肿块逐渐长大时,可侵入筋膜及韧带,肿块处皮肤出现凹陷,继之皮肤有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雌激素长期作用,家族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和长期大剂量接触放射线和乳腺癌发病有关。超声检查前应先进行乳腺触诊,因解剖关系,乳腺的肿块均比较表浅,一般情况下,均可通过触诊发现,并对乳腺肿块的具体部位、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可了解乳腺肿块的形态和边缘,乳腺癌多表现为:(1)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不整齐,呈蟹足状或菜花状,其病理学基础是肿瘤纵向浸润性生长为主[3],且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2)侧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边界回声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鉴别的关键,其病理学基础是肿瘤向周围浸润以及肿瘤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胶原增生。(3)沙粒样钙化指大小约100~500μm 的钙化,后方无声影,是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沙粒样钙化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一旦发现,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不同类型的典型乳腺癌声像图表现各有特点:(1)浸润性导管癌:因纤维组织增生,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呈衰减暗区是其特点。同时伴有边界不整,境界不清,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为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2)乳头状导管癌: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累及导管范围很广,呈中心性散在分布,挤压乳房可挤出血液或咖啡状液体,内部呈中低回声区,有蟹足样浸润,后壁呈衰减暗区。(3)髓样癌:一般体积较大,直径可达4~6cm,呈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多位于乳房深部,早期易发生转移,后期与皮肤粘连,内回声低,后方回声一般不衰弱。彩色多普勒诊断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基础是恶性肿瘤能释放一种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长,血管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血流检出率为92.27%(38/41),以Ⅱ~Ⅲ级为主,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明显高于良性肿块[4]。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判定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肿块体积较大、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的乳腺癌,通过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提供明确的诊断。但对于早期体积较小、向周围浸润不明显、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与良性病变的影像交错现象,使超声诊断较为困难。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简洁、方便、无创,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同时,超声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对于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者应及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 病理学,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2  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553-559.

3  李安华,韩 峰,熊永红,等.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4):303.

4  何金.小乳癌超声诊断的初步探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4):242-244.


作者单位:222006 江苏连云港,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程月珍,黎虹,薛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