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自拟“速效消银散”治疗银屑病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银屑病1998年1月-2007年5月期间,笔者用自拟速效消银散加减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中治疗观察资料较为完整的368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中医皮肤科门诊患者。368例患者中,男196例,女172例。部分患者有明显诱发因素,其中扁桃体炎诱发30例,外伤诱发37例,外感诱发10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银屑病

    1998年1月-2007年5月期间,笔者用自拟速效消银散加减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中治疗观察资料较为完整的368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中医皮肤科门诊患者。368例患者中,男196例,女17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0年,平均3年2个月;皮疹形态:点滴状114例,钱币状130例,地图状68例,混合型56例;部分患者有明显诱发因素,其中扁桃体炎诱发30例,外伤诱发37例,外感诱发10例,药物诱发6例,有家庭史78例;初发病人150例,复发病人218例;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146例,血燥型123例,血瘀型99例。

    2  临床辨证分型

    2.1  血热型  新生皮疹不断出现,现状如滴点状或斑块状,表面覆盖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基底有点状出血,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部分患者瘙痒明显,多数患者不痒,并有便干、尿赤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

    2.2  血燥型  皮肤多呈斑块状或蛎壳状,表面鳞屑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基底出血不明显,新生皮疹较少,病程较血热型长,伴见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2.3  血瘀型  皮肤肥厚,颜色暗红,病程较长,经久不愈,既往治疗及用药情况复杂,并见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细。

    3  治疗方法

     以自拟速效消银散治疗。

    3.1  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丹皮10g,紫草10g,黄芩10g,生地10g,苦参10g,红花10g,水牛角粉10g,黄芪10g,当归10g,白鲜皮10g,银花10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10g,生首乌10g,蜈蚣3条,乌梢蛇10g。

    3.2  加减及用法  本方适用于银屑病的血热、血燥、血瘀三个证型,在临床上只须在原方基础上调整用量即可,即血热型患者加大银花、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用量至20~25g;血燥型患者加大生地、丹皮、玄参、水牛角粉用量至20~25g;血瘀型患者加大当归、红花、生首乌、黄芪用量20~25g。水煎服每日4~6次,每日1剂,忌辛辣腥味刺激酒类之品。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

    4.2  治疗结果  368例治愈296例(占80.4%),好转56例(占15.2%),无效16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

    5  典型病例

    5.1  血热案  患者,男,32岁,患银屑病6个月,中西医治疗无效,经人介绍到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经检查皮疹潮红,多点状,有轻微瘙痒感,并见白色鳞屑脱落,口干思饮,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血热型,治宜清热凉血解毒,药用本方加大紫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银花各10g。水煎服,每日服6次,每隔4h服1次,每日1剂,5剂药完,病愈至今未发。

    5.2  血燥案  患者,女,20岁,患银屑病5年,到处寻医问药,病情仍不见好转。1989年5月来我院治疗。查皮损呈斑块状,表面鳞屑较厚,基底浸润肥厚,皮损剥离基底出血不明显,新生皮疹少,头部鳞屑较多,全身皮肤干燥,自感瘙痒无度,大便干,舌质淡红,苔少,脉红。辨证属血燥型,治宜滋阴养血祛风,药用本方加大水牛角粉、生地、丹皮、玄参剂量各10g。用法同上,服10剂药,病愈至今未发。

    5.3  血瘀案  患者,男,72岁,患银屑病50年,全省各大医院皮肤科及银屑病研究所都去治疗过,病情时好时坏,年老体弱,经济又比较困难,儿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医院诊治。诊见皮损色暗红,口干思饮,有的皮损鳞层很厚,舌质暗红,有瘀斑和斑点,大便干,小便短涩,脉细涩。辨证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治以自拟速效消银汤,加大当归、红花、生首乌、黄芪各10g,每隔4h服1次,每2天1剂,服5剂后,病情有所好转,患者及儿女有了服药信心。又服10剂,病情明显好转,再服10剂,病情痊愈,只留下色素沉着斑。患者把每次的药渣晒干放存,药渣研末,每天服6次,每次约10g左右,随访2年未发。

    6  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疑难病症,1984年我国银屑病科研协作组就提出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传统医药上。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认识,并明确指出银屑病皮损以红斑鳞屑为主,因抓去鳞屑有点状出血,如匕首所刺之状,故称“白庀”。又因形状如癣,如屑,如松皮,又名“松皮癣”。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谓“干癣”,如“干癣,皮枯素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疮疡经验全书·癣疮》中亦有类似记载“顽癣或如云,或如铜钱,或如荷叶,其形不一,搔则出白屑。”清代《医宗金鉴》有“白庀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因由风邪客肌表,亦由血燥难荣外。”《外科症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外证》指出本病的特点,如“白庀,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白庀”、“松皮癣”、“干癣”等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

        由于银屑病发病率较高,多侵犯青壮年,易复发,病程较长,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有人调查研究认为,在自然人数中有1%~3%的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因此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病领域内重点研究防治的疾病之一。银屑病虽然不会传染,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从本组病例临床观察,发现有20%的患者有家族发病史。同时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发病多。银屑病现代医学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人体正常的表皮细胞更新周期为25~30天,患本病后,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汗腺毛囊受损,代谢失调引起的角化不全而使表皮细胞生长加速,细胞更新周期缩短为3~4天,所以脱屑较多较快。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有些人把银屑病看成单纯的血热,单纯的血瘀,是简单的皮肤表面疾病,不需辨证用药。随之治法与用药就显得单纯,因此疗效不甚理想。多年来笔者通过临床反复实践,观察治疗数千例银屑患者,发现血热、血燥、血瘀是银屑病的三大病机,血热又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导致血热的因素诸多,正气不足,阴虚血热,饮食失节,脾肺郁热,风寒侵袭郁久化热,七情内伤郁久化热,因此银屑病红斑点滴状出血都是血中有热的表现,鳞屑是热甚血燥,肌肤失养所致。病程日久,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络脉肌表,而致血瘀。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解毒,血燥型宜滋阴养血祛风,血瘀型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方中土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解毒;生地、玄参、水牛角粉滋阴凉血;蜈蚣、乌梢蛇、白鲜皮祛风止痒,攻毒散结;当归、丹皮、红花、生首乌活血养血,化瘀通络,促使鳞屑脱落;银花气轻甘凉宣散走皮,又善清热养肺,它与黄芩配伍,一甘一苦、一润一燥、一养一泻,双相共调,增强皮肤调节功能;甘温可纠正生地及其他凉血药的阴寒,二药合用有补而不腻的特点,是凉血润燥解毒的理想佐药;紫草凉血活血透疹解毒,对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芪、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增强细胞免疫调节,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诸药相伍,血热除、血燥解、血瘀通、疗效速,效应如鼓。本方具有激素作用,并无激素的副作用,从临床治疗观察,初发病、病程短、年龄小、未经过其他治疗的患者效果最理想。有的患者服2剂银屑病就痊愈,故名“速效消银散”。通过临床观察及病例3老人服药渣的启示,把本方加工成丸药或胶囊,病人既方便又经济,疗效又佳。每服1次药水在体内4h左右基本代谢排出,每日服3次,药物在体内约有12h的作用,还有12h体内没有药物作用,“人不能饿饭,病不能饿药”,如果是丸药,每服1次在体内约达6h左右的作用,每天服4次,那么一天24h药物在体内连续24h。因此加工成速效消屑丸或胶囊,临床疗效可靠,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由于本病具有极易复发的特点,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诱因,所以患者在临床症状治愈后,要少食辛辣腥味刺激之品,易发患者与治愈后未能坚持服药有关,这一点提示我们应当在治愈后再服一段时间药为宜。


作者单位:655400 云南宣威,宣威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作者: 沈庆毅,杨双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